成语意思好:喜爱;恶:讨厌,憎恨。爱惜生灵,不喜杀生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:“陛下好生恶杀,此事请不烦出敕,乞容臣出牒处分。”
成语意思裳,下衣,指老百姓的服装;裤,指军装。后以之代指从军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 刘穆之传》载,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(军吏),穆之“坏布裳为裤”,往见刘裕。
成语意思见“火上浇油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三回:“贾臬台见他顶嘴,如火上添油,那气格外来的大。”
成语意思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
成语意思绘:描摹,形容;状:描摹。对事物的描绘
成语出处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27篇:“《三侠五义》及其续书,绘声状物,甚有平话习气。”
成语意思赫:显耀。斯:语气助词。威:威严。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应詹传》:“陛下宜奋赫斯之威,臣等当得负戈前驱,庶凭宗庙之灵,有征无战。”
成语意思挥洒;挥笔洒墨。指写诗、作文、写字、绘画;运用笔墨自如;不受拘束。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、娴熟。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,珏斋提笔,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。”
成语意思赫:勃然震怒的样子;斯:语气助词。指帝王勃然震怒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兼听则聪,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张仪欲以秦、韩与魏之势伐齐、荆,而惠施欲以齐、荆偃兵,二人争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悠闲舒适的情趣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。庄子曰:‘倏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横生:意外发生的;枝节: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;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。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;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。
成语出处宋 叶适《答少詹书》:“又疑人之不相与,而以为外己,所以枝叶横生,意见多疑。”
成语意思转动山海。比喻力量巨大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诗:“回山转海不作难,倾情倒意无所惜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。”
成语意思好生:爱惜生灵。指有爱惜生灵;不事杀戮的品德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,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
成语意思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;隋侯:周代姬姓诸侯。指世上罕有的珍宝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成语意思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。指世上罕有的珍宝
成语出处晋·刘琨《答卢谌诗一首并书》:“和氏之璧,焉得独曜于郢握;夜光之珠,何得未玩于随掌?”
成语意思禾:粟;黍:谷子。对故国的怀念。指国破家亡的悲伤
成语出处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·序》:“周大夫行役于宗周,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。闵周室颠覆,彷徨不忍去,而作是诗也。”
成语意思天地受到震动。形容声势浩大
成语出处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29章:“先生,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。”
成语意思犹横拖倒拽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第五回:“张千、李万见焦员外来问,不由分说,横拖倒扯捉进府门。”明·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十六回:“[也先]谁知身子一侧,侧下马来,凑巧脚镫缠住了一只脚,被马横拖倒扯。”
成语意思咳唾:咳嗽吐唾沫,比喻谈吐、议论。“咳”也写作“欬”。比喻言辞精当,议论高明。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