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,日后则接应不上,无法继续维持。亦作“后手不上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7回:“这两个光棍,他揽的人家债多了,只怕往后后手不接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互不干犯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从与说起》:“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,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。”
成语意思撼:摇动。蚍蜉:大蚂蚁。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。比喻自不量力者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绞尽脑汁。
成语出处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艺文》:“极思为文,曰涸思干虑。”
成语意思远大的见解,独特的情操
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《圣哲画像记》:“班氏闳识孤怀,不逮子长远甚。”
成语意思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韩寿偷香”。
成语出处后蜀·欧阳炯《春光好》词:“虽似安仁掷果,未闻韩寿分香。”
成语意思奢:过分,过多;逸:安闲。气魄特别豪放,不受任何拘束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曲阳侯素延传》:“中山平,拜幽州刺史,豪奢放逸,左迁上谷太守,后赐爵曲阳侯。”
成语意思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粉身碎骨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上百里昌言书》:“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,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!”
成语意思一种小巧的装饰品(如珠宝、玉石或纪念品),上面刻有符咒、咒文或符号,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(如疾病或魔力),或者帮助佩戴者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是咱前者护身符,今日有权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好善嫉恶”。
成语出处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三回:“好善恶恶,人人如此。”
成语意思耳:耳状物。禾头长出牙蘖,庄稼就报废。灾年的象征
成语出处南唐·李建勋《闲出书怀》:“溪田雨涨禾生耳,原野莺啼黍熟时。”
成语意思弘:大;誓:诺言。很大的决心和愿望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2回:“我已发了弘誓大愿,不取真经,永堕沉沦地狱。”
成语意思选:选择,挑选。指为女儿择女婿
成语出处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牵红丝娶妇》:“元振欣然从命。遂牵一红丝线,得第三女,大有姿色,后果随夫贵达也。”
成语意思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。
成语出处宋·曾巩《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》:“其为人,居家孝友,遇人和易质厚,不为聪明技巧以哗世动俗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好事多磨。
成语出处元·贯云石《一枝花·离闷》套曲:“常言道好事多悭,陡恁的千难万难。”
成语意思欺骗世人,窃取名誉
成语出处汉 徐幹《中论 考伪》:“于是惑世盗名之徒,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,生邪端,造异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