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知人论世。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。亦泛指鉴别人物,评论世事。
成语出处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》:“石夫高尚之情,谨慎之识,俱可见焉。附录之,亦可以论世知人也。”
成语意思耒耜:农具。指农事活动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王者八政,以食为本,故古者急耕稼之业,致耒耜之勤。”
成语意思庐山:在今江西九江市南。指庐山的真实面目。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;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成语意思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
成语出处清 杨伦《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谴告》:“履霜以知坚冰必至,天之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势力强盛,雄据一方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钦士》:“彼虽降高抑满,以贵下贱,终亦并目以远其明,假耳以广其聪,龙腾虎踞,宜其然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两面拨弄、搅和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5回:“单管两头和番,曲心矫肚,人面兽心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,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禹贡》:“厥贡惟土五色。”孔颖达疏:“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,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,使归国立社……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,其割土与之时,苴以白茅,用白茅裹土与之。
成语意思谓受封为诸侯。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土地和权力,称为“列土分茅”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一折:“军前累立功劳大,列土分茅受大封。”
成语意思列:同“裂”;封疆:划定疆界。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方制海内非为王子,列土封疆非为诸候,皆以为民也。”
成语意思喻王业兴盛,英雄会合。
成语出处前蜀·贯休《相合歌词·蒿里》:“气凌云天,龙腾凤集,尽为风消土吃。”
成语意思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,比喻战火或战争。形容战火烧遍各地。
成语出处汉·蔡邕《蔡中郎集·外纪上·汉书十志疏》:“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,一月之中烽火不绝,埃尘连天。”
成语意思身入汤火。喻处苦难之境。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重俊传》:“复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汤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。”
成语意思呼天抢地,形容哭喊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江老夫妻女儿杀猪也似的叫喊,擂天倒地价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夸耀豪富、争强赌胜的行动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5回:“于是天天宰猪割羊,屠鹅戮鸭,好似临潼斗宝一般,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。”
成语意思蓝田:地名,在陕西省。比喻名门出贤子弟
成语出处《宋书·谢庄传》:“太祖见而异之,谓尚书仆射殷景仁、领军将军刘湛曰:‘蓝田出玉,岂虚也哉!’”
成语意思汤:热水。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。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。
成语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九:“一似落汤螃蟹,手脚忙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积累收聚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释老志》:“苟能精致,累土聚沙,福钟不朽。”
成语意思掉进水里的鸡。形容人浑身水淋淋的狼狈相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1卷:“那老妪闻言,好像落汤鸡一般,口不能言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鸾鹄停峙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寿洪太母七十序》:“子十有一人,孙三十有许人,鸾停鹄峙,琼芬蕙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