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卖剑买牛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》:“抚民愿焚械归籍,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。”
成语意思毛举:琐碎列举。缕:一条一条,详详细细。缕析:详细地分析。琐细列举,详细地剖析。
成语出处宋·张孝祥《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札子》:“毛举缕析,旁逮知旧,惧其不能废锢,必以赃私罪污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。
成语出处宋 柳永《夏云峰》词:“向此免名缰利锁,虚费光阴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感受极深,永记不忘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:“追思平昔之指,铭肌镂骨。”
成语意思良:美好;辰:时辰。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》:“天下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,四者难并。”
成语意思嘉:美好;肴:下酒的饭菜。指好酒好菜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是日同衙门官摆着公会筵席,特贺到任,美酒嘉肴,珍羞百味。”
成语意思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。
成语出处宋·陆九渊《与曾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小人儒者,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。”
成语意思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,毛举细事以乱大谋。”
成语意思校尉:古代军官职称。指掠夺财物的军官。
成语出处汉 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
成语意思以眼色传情,心中相互沟通。
成语出处宋·无名氏《鬼董》第二卷:“卜居西湖,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,艳冶而慧,始见犹自匿,稍久,目交心通。”
成语意思毛举:列举琐碎的事情。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,毛举细事,以乱大谋。”
成语意思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
成语出处《明史 叶向高传》:“忠贤乃时毛举细故,责向高以困之。”
成语意思乌鸦变白,马头生角。比喻不能实现之事
成语出处《燕丹子》上卷:“燕太子丹质于秦,秦王遇之无礼,不得意,欲求归。秦王不听,谬言曰:‘令乌白头,马生角,乃可许耳。’”
成语意思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说犹未了,思温抬头一看,壁上留题墨迹未干。”
成语意思乌鸦变白,马头生角。比喻不能实现之事。
成语出处《燕丹子》卷上:“燕太子丹质于秦,秦王遇之无礼,不得意,欲求归。秦王不听,谬言曰:‘令乌白头,马生角,乃可许耳。’”
成语意思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,一派黄昏景象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桑榆,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南朝 梁 萧统《文选 刘铄〈拟古二首〉》:“愿垂薄暮景,照妾桑榆时。”
成语意思谋:计谋,商议;庶人:百姓。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。比喻广泛征求意见
成语出处《尚书·洪范》:“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。”
成语意思指作品的好,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公幹有逸气,但未遒耳,其五言诗之善者,妙绝时人。”
成语意思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:“恐张飞有失,急鸣金收军。”
成语意思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卢先锋兵到,见孙安勇猛,卢先锋令鸣金收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