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
成语出处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以物求文,谓之润笔之资;因文得钱,乃曰稽古之力。”
成语意思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;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。
成语出处元 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柳呵!你便柔肠百结,巧计千般,浑身是眼,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。”
成语意思支:付出。收入不够支付用度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行宫便殿奏札三》:“本路土瘠民贫……入少出多,往往例于常赋之外,多收加耗,重折价钱,尚且入不支出,公私俱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,没有被人发觉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这烦恼神不知,鬼不觉,天来高,地来厚。”
成语意思人心惶惶,动摇不定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慕容盛传》:“于是上下震局,人不自安,虽忠诚亲戚,亦佥怀离贰。”
成语意思犹日薄西山。虞渊,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扞日呴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庄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览》作‘薄于虞渊’。”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扞日呴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庄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览》作‘薄于虞渊’。”
成语意思日影没有移动。形容时间极短。
成语出处元 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自到都下,撺过卷子。小官日不移影,应对万言,圣人大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一刹那,非常迅速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人不还踵,日不移晷,霍然四除,更为宁朝。”
成语意思攘:挥动。挥动手臂呼喊(多用在号召)。
成语出处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。”
成语意思暇:空闲;给:丰足;够。每天都没有一点空闲。形容非常繁忙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封禅书》:“ 虽受命而功不至,至梁父矣而德不洽,洽矣而日有不暇给,是以即事用希。”
成语意思时日不等待我。极言应抓紧时间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吴季重书》:“然日不我与,曜灵急节,面有过景之速,别有参商之阔。”
成语意思苍:青色。比喻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《墨子·所染》:“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
成语意思惹、拈:指挑逗、勾引;花、草:比喻女子。旧时指男子在外面挑逗、勾引女人;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:“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,不是恁惹草拈花没掂三。”
成语意思难:困难,不容易。得:获得。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。多指要爱惜人才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谢宣召入院状》:“首择辅臣,次求法从,知人才之难得,采虚名而用。”
成语意思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。同“人财两空”。
成语出处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》:“王三中了举,不久到了京,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,可不人财两失?”
成语意思含忍耻辱。同“忍辱含垢”。
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《错立身》第十三出:“撞府共冲州,遍走江湖之游,身为女婿,只能忍耻含羞。”
成语意思含忍耻辱。同“忍辱含垢”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上韩枢密书》:“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,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,其为子孙之福,审矣。”
成语意思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,太阳下山就休息。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,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 让王》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。”
成语意思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;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。
成语出处宋 邵雍《大字吟》:“诗成半醉正陶然,更用如椽大笔抄。”
成语意思就这样罢了。而已:罢了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无为其所不为,无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