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势不两立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,法术之士焉得不危?”
成语意思俗气已深,不可救药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于潜僧绿筠轩》诗:“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”
成语意思时:时机,机会;失:错过。抓住时机,不可错过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臣闻敌不可易,时不可失。”
成语意思逢:遭遇,遇见。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
成语出处《魏书·薛安都传》:“机事难遇,时不可逢。”
成语意思犹势不可当。
成语出处唐·裴铏《传奇·韦自东》:“自东不顾,仗剑奋衣而往,势不可遏。”
成语意思当:抵挡。来势迅猛;不可抵挡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郗鉴传》:“群逆纵逸,其势不可当,可以算屈,难以力竞。”
成语意思①深得无法测量。形容很深。②比喻道理、含义异常深奥。③比喻人心机极深;难以猜测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天道玄默,无容无则,大不可极,深不可测。”
成语意思犹书不尽言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祖鸿勋》:“与阳休之书曰:‘……已矣哉,书不尽意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食不二味”。
成语出处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大侵之礼,君食不兼味,台榭不饰,道路不除。”
成语意思史书上不断有记载。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绝书。”
成语意思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惜乎!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
成语意思吃饭不用两道肉食。谓饮食节俭。
成语出处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昔晋国若奢,文公以俭矫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无几时,人皆大布之衣,脱粟之饭。”
成语意思南山:指秦岭终南山。旧时比喻长寿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。”
成语意思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明 杨慎《鲁之郊禘辨》:“古语云‘三占从二’,今谚云‘四不拗六’,言贵从众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二折:“自古道三不拗六,他每都是城狐社鼠,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。”
成语意思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今虽已老,而复‘戒之在得’,故日夜惕厉,思自降损。居不求安,食不念饱。”
成语意思军粮充足,士气旺盛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士饱而歌,马腾于槽。”
成语意思疏:疏远;谋:图谋,营求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臣闻之,贱不谋贵,外不谋内,疏不谋亲。”
成语意思犹厉兵秣马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:“束兵秣马去匆匆,心念天言衣带中,撞破铁笼逃虎豹,顿开金锁走蛟龙。”
成语意思折:亏损。亏损的生意。泛指吃亏的事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一折:“稍似间有些钱,抵死里无多债,权做这场折本买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