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瘁:劳累。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劳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1回:“治诸侯,练士卒,神劳形瘁,有所不恤。”
成语意思森:众多;罗:罗列;万象: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。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。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陶弘景《茅山长沙馆碑》:“夫万象森罗,不离两仪所育;百法纷凑,无越三教之境。”
成语意思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令:命令。申:说明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鈇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
成语意思象桑叶枯落,屋瓦解体。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融传》:“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!桑落瓦解,其势可见。”
成语意思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设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乐记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学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相应的措施、办法。
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:“自古道兵来将迎,水来土堰,他若领兵前来,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。”
成语意思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;幸免于死。
成语出处《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》:“今日死里逃生,夫妻再合,乃阴德积善之报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漱石枕流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
成语意思对父母先祖的思念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势:权势;交:交往。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,指感冒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公孙弘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
成语意思诗:指《诗经》;礼:指《周祀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明·郎英《七修类稿》卷十六:“因仍苟且,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,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!”
成语意思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黍:谷子。对故国的怀念。指国破家亡的悲伤
成语出处宋·姜夔《扬州慢·序》:“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。”
成语意思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,逎上书归侯,乞骸骨,是章朕之不德也。”
成语意思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
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终制》:“若报罔极之德,霜露之悲,有时斋供。”
成语意思谓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。
成语出处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神领意造,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,了然在目。”
成语意思虑:思考,考虑。深入细致的思考,从长远计议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此事当深虑远议,不可造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。也形容生活困窘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“积财聚谷,日不暇给,真个是数米而炊,称柴而爨。”
成语意思炊:烧火做饭。数着米粒做饭。比喻计较小利。也形容生活困难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庚桑楚》:“简发而栉,数米而炊,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