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语本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、黜免》:“殷中军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。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后因以“书空咄咄”为叹息、愤慨、惊诧的的典实。
成语出处语出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、黜免》:“殷中军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。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。
成语出处明·杨循吉《蓬轩吴记》上卷:“其集多桑间之咏,不足传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淫靡的音乐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而乐淫,郑卫之声,桑间之音,此乱国之所好,衰德之所说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注引《孔子家语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则可知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水陆: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。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。形容菜肴丰富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石崇传》:“丝竹尽当时之选,庖膳穷水陆之珍。”
成语意思兽陷困境要咬人。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谢晦传》:“然归死难图,兽困则噬,是以爰整其旅,用为过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读书非常刻苦。
成语出处《艺文类聚》卷二:“孙康家贫,常映雪读书,清介,交游不杂。”
成语意思《书 旅獒》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的节缩。喻功败垂成。
成语出处《书·旅獒》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的节缩。
成语意思司空:古代官名。指某事常见,不足为奇
成语出处宋·李廷忠《卜算子·萧计议席上》:“雅兴杂鱼龙,妙算回鸾凤。莫道司空眼惯,还入清宵梦。”
成语意思极言年代久远。
成语出处明·刘基《沁园春》词:“任龙蛇歌怨,桑榆烟尽,山枯石死,毕竟何成。”
成语意思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
成语出处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
成语意思阔:宽,广阔,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,不得相通。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音书谁送,知隔着关山几重,见面今水阔山高,促急里怎觅鳞鸿。”
成语意思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。可杀而不可辱也。”
成语意思是:这个;孰:什么。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,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?绝不能容忍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毕、原、……是可忍也,孰不可容!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谨慎;严守秘密。
成语出处唐 道世《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
成语意思以茹素之口骂人。比喻伪善。
成语出处宋 李之彥《东谷所见 茹素》:“古语两句甚好:宁可荤口念佛,莫将素口骂人。”
成语意思谋取财利和名誉。
成语出处明·范濂《云间据目抄·张昉》:“乃迹寄林泉,心悬富贵,旦暮奔走,射利沽名而叩其中,且空空无当于用。”
成语意思女萝多附生于松树,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,松萝共倚。争奈尘缘未断,蓦地思归。”
成语意思冢:坟墓;发冢:盗墓。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。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儒以《诗》《礼》发冢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赏功罚罪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:“吾人奉命讨之,诸君幸皆努力向前。大军到处,不得扰民。赏劳罚罪,并不徇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