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倏:极快的;忽:突然。指来去迅速
成语出处晋·潘岳《射雉赋》:“栎雌妒异,倏来忽往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》:“呜呼!显荣富贵,当于蜃楼海市中求耳!”
成语意思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。②比喻时过境迁。
成语出处唐·温庭筠《宿城南亡友别墅》诗:“水流花落叹浮生,又伴游人宿杜城。”
成语意思直到石头变土,海水干涸。比喻永久。
成语出处清·王维城《新乐府》之二:“报施适当非为过,虎头蛇尾事可耻,石烂海枯团体固。”
成语意思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他是诗礼人家,又有庄田地土,颇过得日子。”
成语意思驾轻快的车,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处世有经验,办起事来很容易。
成语出处宋·张榘《摸鱼儿·为赵懒窝寿》词:“君看取,世道羊肠曲折,依然熟路轻辙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溯流穷源”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隐逸传·杜瑛》:“夫善始者未必善终,今不能溯流求源,明法正俗,育材兴化。”
成语意思溯:逆流而上。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。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。
成语出处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事部二》:“春秋之时,善论姓氏者,鲁有众仲,晋有胥臣,郑有子羽,而其它诸子无称焉。溯流穷源,若斯之难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运气旺盛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起初沈将仕神来气旺,胜采便跟着他走,所以连掷连赢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。也比喻诱人上当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琦乃将亮游观后园,共上高楼。饮宴之间,令人去梯,因谓亮曰:‘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,言出子口,入于吾耳,可以言示?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死中求生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合我师傅父女两人,费了无限精神,成全得我转祸为福,死里求生,重归故里。”
成语意思厉:连衣涉水;揭:撩起衣服。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;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,只得连衣服下水。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》:“深则厉,浅则揭。”
成语意思精神气息流畅通达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辛未会试程策·第一问》:“夫弈叶承平,法守已定,庶事循习,玩猲易生,而君臣之相与如此,是以神流气鬯,天地太和。”
成语意思亲身来到某个地方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而曹公已临其境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熟路轻辙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许自昌《水浒记·纵骑》:“一任恁地网天罗,怎禁俺熟路轻车。”
成语意思寿陵:古燕国地名;匍匐:伏地而行。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,反而连自己原来所会的东西也忘掉了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可谓寿陵匍匐,非复邯郸之步。”
成语意思把瓜捺在水里,放手便浮起。形容不能容纳。
成语出处元·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,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。”
成语意思哀伤亡国之辞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磨,中心摇摇。”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僮兮,不与我好兮。”
成语意思师:军队;老:疲惫。军队疲惫,百姓困苦。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
成语出处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晋史·下卷》:“杨光运统兵攻广晋,逾年无功,晋主怕师老民困。”
成语意思敲锣打鼓。形容大声吵闹。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8回:“翻筋斗,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,无所不为的玩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