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梦见桑树从井中长出。比喻死期将至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益都耆旧传》:“何祗梦桑生井中。赵真占曰:‘桑非井中之物,桑字四十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’祗年四十八而卒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指隐居生活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书呆子的见解
成语出处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一:“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,欲复寓兵于农之法,书生之见,可言而不可用者哉。”
成语意思矢石:箭与礧石。比喻战场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天下士大夫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其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”
成语意思同生共死的交谊。
成语出处元 郑德辉《绉梅香》:“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,我父亲挺身赴战,救他一命,身中六枪,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。”
成语意思士:有才识的人。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。亦作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成语意思束身:约束自己,不使放纵;自好:要求自己好。指保持自身纯洁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束身自修,执节淳固。”
成语意思菽:豆类的总称;菽水:指普通的饮食。指供养父母,使父母欢乐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”
成语意思水土:指地方,引申为自然环境。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症,起于饮食失调,兼之水土不伏,食积于小腹之中,凝滞不消,遂至生热,升至胸中,便觉饥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四亭八当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卷:“须要熟看熟思,久久之间,自然见个道理,四停八当。”
成语意思亭、当:即停当,妥贴。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,无许多凹凸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三头六臂”。
成语出处《法苑珠林》卷九:“[修罗道者]体貌粗鄙,每怀瞋毒,棱层可畏,拥耸惊人,并出三头,重安八臂,跨山蹋海,把日擎云。”
成语意思尚:还;旃:之。还要谨慎小心啊
成语出处《诗经·魏风》:“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”
成语意思枢:门上的转轴;绳枢:用绳子系枢轴。形容生活贫穷的人或指贫苦人家子弟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陈涉,瓮牖绳枢之子。”
成语意思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人如有不善,众人则争相指责。语本《礼记 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
成语意思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成语意思随:根据;制:制订,采取;宜:适宜的措施。根据当时的情况,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周崎传》:“州将使求援于外,本无定指,随时制宜耳。”
成语意思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
成语意思谓约束自己,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[光武帝]乃下诏曰:‘前密令卓茂,束身自修,执节淳固,诚能为人所不能为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