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深谋远虑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朱佑景丹等传论》:“然原夫深图远算,固将有以焉尔。”
成语意思应:适应,适合。顺应天命,合乎人心。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革》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,革之事大矣哉。”
成语意思指计划得很周密,考虑得很长远
成语出处汉·仲长统《昌言下》:“又况愚人之愚,而望其遵巡正路,谦虚节俭,深图远虑,为国家校计者乎。”
成语意思指蛇蝎之毒。泛指毒害人的东西
成语出处唐·卢仝《忆金鹅山沈山人》诗:“暂时上天少问天,蛇头蝎尾谁安著。”
成语意思顺:依顺,顺从;恤:体恤。顺应天意,体恤民众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朕与单于俱由此道,顺天恤民,世世相传,施之无穷,天下莫不咸嘉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下陵上替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:“若君亡君之威,臣亡臣之仪,上替下陵,此谓大乱。”
成语意思时谈:时人的谈论;物议:众人的非议。指众人的议论
成语出处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帝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?”
成语意思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三汤两割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0回:“众人祭毕,陈敬济下来还礼,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。”
成语意思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,要择善而从。
成语出处春秋·王诩《鬼谷子·忤合》:“世无常贵,事无常师。”陶弘景注:“主善为师,故无常师。”
成语意思谓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第十卷:“香年十四,手无寸刃,直扼虎颈,丰遂得免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相距极远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4回:“行者道:‘十万八千里。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身上没有一寸线。形容极其穷困。
成语出处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43出:“大雪下身无寸缕,投古庙泪珠涟涟。”
成语意思睡:睡觉。卧:躺下,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。形容心绪烦乱,不能安定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二折:“这几日睡卧不宁,饮食少进,给假在驿亭中将息。”
成语意思言:说。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:“平生所为,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,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。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,但凡新入流配的人,须先吃一百杀威棒。”
成语意思顺:顺从;逸:安逸;逆:违背。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,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:“岂不闻‘顺天者逸,逆天者劳’,‘数之所在,理不得而夺之;命之所在,人不得而强之’乎?”
成语意思率土:四海之內。宅心:归心。指天下归心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后妃传下》:“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:‘嗣皇诞哲岐嶷, 继承天统,率土宅心,兆庶蒙赖。’”南朝 梁武帝《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》:“威惠外宣,德行内敏,群后归美,率土宅心,可立纲为皇太子。”
成语意思对着天、日发誓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正俗》:“而其臣抱君之遗孤,奔走海岛,誓天指日,拥立为帝。”
成语意思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赵世卿传》:“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,有事则议全汤之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