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同恶相助”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简书,同恶相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同恶相恤”。谓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”
成语意思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同恶相求,如市贾焉,何难?”
成语意思形容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“晃、穆共相唇齿,宁又同恶相救,东西交至,城外非吾之有,若是,大事去矣。”
成语意思共为恶者相结为党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“维彼四国,爰究爰度”唐·孔颖疏:“言其同恶相党,共行虐政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恶:共同作恶的人;济:助。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
成语出处汉 潘勗《册魏公九锡文》:“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。”
成语意思贪婪而又不守信用。汉·应劭《鲜卑胡市议》:“以为鲜卑隔在漠北,犬羊为群,无君长帅庐落之居,又其天性,贪而无信。”
成语出处汉·应劭《鲜卑胡市议》:“以为鲜卑隔在漠北,犬羊为群,无君长帅庐落之居,又其天性,贪而无信。”
成语意思视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
成语出处《鹖冠子·度万八》:“知无道,上乱天文,下灭地理,中绝人和,治渐终始,故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,白昼而暗,有义而失谥。”
成语意思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成语意思讨:征伐;剪:斩断。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成语意思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。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序》:“若其纪一事,咏一物,风云草木之兴,鱼虫禽兽之流,推而广之,不可胜载矣。”
成语意思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
成语出处宋·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自德宗惩北军之变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复可取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。
成语出处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,感兴而制乐。唐 王建《霓裳辞》之一:“弟子部中留一色,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攀龙附凤。比喻依附帝王、权贵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扬戏传》:“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,敌以乘衅,家破人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”
成语意思指狂暴肆虐的风雪。
成语出处元·方回《春晴》诗:“饕风虐雪到家林,才喜晴春已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招摇撞骗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这杨大郎,名唤杨先彦,绰号为铁指甲,专一粜风卖雨,架谎凿空。”
成语意思付:给予。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。也指难得的好机会。同“天假良缘”。
成语出处《群英类选 〈鲛绡记 鲛绡会合〉》:“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。”
成语意思缕:线;析:剖析。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五行志一》:“而传说则条分缕析,以某异为某事之应,更旁引曲证,以伸其说。”
成语意思鼍:扬子鳄。如鼍愤怒,如龙忧愁。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》诗:“谁言万方声一概,鼍愤龙愁为余变。”
成语意思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崔义玄传》:“义玄有章句学,先儒疑缪,或音故不通者,辄采诸家,条分节解,能是正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