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韬光晦迹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德山尘谭》:“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,勿露锋芒,故曰潜曰密。”
成语意思路途的人歌诵,里巷的人抃舞。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贺齐明帝登祚启》:“涂歌里抃,载怀凫藻。”
成语意思收敛光采。比喻隐匿才华,无声无息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史处士墓碑文》:“自是益韬光敛彩,系情山水间。”
成语意思喻赤诚相待,说出心里话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复京中友朋》:“我既真切向道,彼决无有厌恶之理……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。”
成语意思谓在军中仍不废学。后亦泛谓偃武修文。
成语出处汉·樊准《上疏请兴儒学》:“东西诛战,不遑启处,犹然投戈讲艺,息马论道。”
成语意思体:划分;国:都城;经:丈量;野:田野。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,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。泛指治理国家。
成语出处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
成语意思堂:厅堂;级:台阶。比喻尊卑有定规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寔传》:“夫堂高级远,主尊相贵。”
成语意思毂:车轮中心;推毂:比喻推荐人才;荐:举荐。推举人才,引荐贤士
成语出处唐·权德舆《齐成公神道碑铭序》:“其他推毂荐士,为廷臣,成天下重名硕望者,不可胜书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推燥居湿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孙荣奠墓》:“三年乳哺恩爱深,推干就湿多劳顿。”
成语意思托孤:以遗孤相托;寄命:以重要事情相托。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
成语出处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补遗》第七卷:“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,韩魏公之凝立,亦此类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提纲挈领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遇安禅师》:“提纲举领,尽立主宾,如何是主?”
成语意思收藏起武器铠甲。指息兵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陈少游传》:“韬戈卷甲,伫候指挥。”
成语意思透:通过。贯通古今
成语出处元·王吉昌《行香子·木金间隔》:“杳冥时,踪迹难寻,无中显有,透古通今。”
成语意思卑:低下。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。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宋微子世家》:“天高听卑。君有君人之言三,荧惑宜有动。”
成语意思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成语意思归:归宿;殊:不同;途:道路。通过不同的途径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成语意思从今到古无所不谈,无不评论。
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《端正好 渔乐》:“人间开口笑樵渔,会谈今论古。”
成语意思谓掩藏才智,待时奋起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但时来之运未至,故韬光俟奋耳。”
成语意思台阁:东汉尚书的办公室。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。比喻官风清廉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傅玄传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简,整簪带,竦踊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贵游慑伏,台阁生风。”
成语意思指偏远地区。比喻离帝王很远。
成语出处宋·秦观《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》:“臣父独婴罪衅,流寓江海,天高日远,自新无路,臣诚私心痛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