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用计谋脱身。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二折:”便使尽些伎俩,千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。”详见“金蝉脱壳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二折:”便使尽些伎俩,千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。”详见“金蝉脱壳”。
成语意思窄:狭小。形容天下难以容身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三折:“只为他财散人离,闪的我天宽地窄,抵死待要屈脊低腰,又有会巧言令色。”
成语意思①犹言开天辟地。②谓天然形成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晋祠》诗:“天开地辟真主出,犹须再驾方凯旋。”宋·洪适《奉礼歌》:“斗转参横将旦,天开地辟如春。”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天开地辟由盘古,人物才分下土。”
成语意思出口便成文章。喻才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黄州再祭文与可文》:“艺学之多,蔚如秋蒉。脱口成章,粲莫可耘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捕风捉影。
成语出处《大慧普觉禅师年谱》:“正如痴儿抟空捕影,只堪一笑耳。”
成语意思储存粮食和草料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此去有山,名天荡山,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鼻涕眼泪同时流下,形容极度悲哀。
成语出处汉 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,河水东流兮心是思。”
成语意思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。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岁莫》诗:“小筑幽栖与拙宜,读书写字伴儿嬉,已无叹老嗟卑意,却喜分冬守岁时。”
成语意思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通:联合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盍彻乎”宋 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。”
成语意思骊:黑龙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记载: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,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珠。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
成语出处《古今诗话·探骊获珠》:“四人探骊,子先获珠,所余麟角,何用!”
成语意思猾胥:狡诈的小官吏。贪财狡诈的小官吏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辩试馆职策问札子》:“先帝本意使民产率出钱专力于农,虽有贪吏猾胥,无所施其虐。”
成语意思思想、言行与恶劣的风气、污浊的世道相合。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流:流俗。
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略语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打虎功思悬赏,杀人身被官拿,试看螳螂黄雀,劝君得意休夸。”
成语意思泰:周易卦名,是好卦。否:周易卦名,是坏卦。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,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,坏事变为好事。亦作“否去泰来”、“否极泰至”、“泰来否往”、“否极泰来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遣怀》诗:“乐往转化,泰来犹否极。”
成语意思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
成语出处唐 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将怜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。”
成语意思特:独特;立:立身。形容人的志行高洁,不同流俗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其特立独行,有如此者。”
成语意思“桃李不言,不自成蹊”的省语。
成语出处金·元好问《南乡子》词:“迟日惠风柔,桃李成蹊绿渐稠。”
成语意思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实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》:“曹丕篡弑,自立为帝,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。
成语出处宋·杨万里《送刘童子》诗:“长成来奏三千牍,桃李春风冠集英。”
成语意思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
成语出处晋 潘岳《太宰鲁武公诔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没能弥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