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。同“傥来之物”。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“这钱财是倘来之物。”
成语意思傥来:偶然、意外得来的。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缮性》:“轩冕在身,非性命也,物之傥来,寄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天理:天道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3卷:“你却如何杀了丈夫,劫了十五贯钱,逃走出去?今日天理昭然,有何理说!”
成语意思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原谓互赠礼品,后引申指送礼,贿赂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何十赋》:“屠龙之伎,非曰不伟。时无所用,莫若履豨。”
成语意思指老师的教诲。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延师》: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
成语意思屠:宰杀。宰杀蛟龙的技能。比喻技术虽高,但无实用。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庄子 列御寇》:“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,单千金之家。三年技成,而无所用其巧。”
成语意思桃花与李花竞媚比妍。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,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沓来踵至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·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》:“至难至险之现象,沓来麕至。”
成语意思谓有共同利益,就能舍命相助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。”
成语意思振起衣袖,拿起武器。表示为国效命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 元帝纪》:“幕府据有上流,实惟分陕,投袂荷戈,志在毕命。”
成语意思投袂:挥动袖子。形容精神振作,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
成语意思犹指名道姓。指对人不尊敬。
成语出处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这个穷弟子孩儿,要钱则要钱,题名道姓怎的。”
成语意思屠门:肉店。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,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。
成语出处汉·桓谭《新论》:“人闻长安乐,则出门而向西笑;知肉味美,则对屠门而大嚼。”三国魏·曹植《与吴质书》:“过屠门而大嚼,虽不得肉,贵且快意。”
成语意思墨:不洁;贪墨:官吏受贿。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。形容吏治腐败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贪以败官为墨。”
成语意思鼍:扬子鳄。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豹变鹊起,今也其时,鼍鸣鳖应,见机而作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卫风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”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。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。
成语出处《诗·卫风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”
成语意思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。图:谋;图谋:暗中谋划;轨:法度;准则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王彬传》:“因勃然数敦曰:‘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。图谋不轨,祸及门户。”
成语意思贪墨:贪冒,贪图财利。贪图财利,败坏法度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景素·王信等传论》:“田敏屡有战功,而贪墨败度,幸容于时。”
成语意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“河复北决于馆陶,分为屯氏河”唐颜师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县,误以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。”后因以“屯毛不辨”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沟洫志》“河复北决于馆陶,分为屯氏河”唐颜师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县,误以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