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光天化日,大白天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不然时今日天清日白,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,人目昭彰,一传出去,不到得轻放过了你。”
成语意思探:寻求;穷:尽。探寻异处,玩赏奇迹。指游览奇山异水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小生一时探奇穷异,实出无心,若是就了此亲,外人不晓得的,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,反觉无颜。”
成语意思柄:权力。贪图权势,窃取权力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贪权窃柄者则曰:‘德如尧舜矣,焉用劳神!’”
成语意思贪:贪恋;慕:羡慕。贪恋权位,羡慕俸禄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七卷:“且今日来代领印,出自圣裁,岂我贪权慕禄,而夺汝之兵柄耶!”
成语意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。
成语出处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孔怀兄弟,同气连枝。”
成语意思指春景艳丽的地方。同“桃蹊柳陌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周邦彦《迎春乐》词:“桃蹊柳曲闲踪迹,俱曾是大堤客,解春衣贳酒城南陌。”
成语意思指春景艳丽的地方。亦作“桃蹊柳曲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蹋歌词》:“桃蹊柳陌好经过,镫下妆成月下歌。”
成语意思托:请托。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必是闻得老夫虚名,欲待托妻寄子。”
成语意思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。
成语出处唐·牛僧儒《玄怪录·崔绍》:“二使者押绍之后,通衢广陌,杳不可知际,行五十许里。”
成语意思兔子刚起跑;鹘就猛扑下去。形容动作非常敏捷;比喻下笔快捷。鹘:打猎用的猛禽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》:“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
成语意思菟裘:地名,山东泰安东南。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公曰:‘为其少故也,吾将授之矣。使营菟裘,吾将老焉。”
成语意思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。”
成语意思通晓权宜与事理。
成语出处汉·王粲《弹棋赋》序:“因行聘志,通权达理,六博是也。”
成语意思有妻并未离异,又与人正式结婚。
成语出处元·杨景贤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员外,你不回家来,原来在这里,做个停妻再娶妻。我和你见官去。”
成语意思推:推测;准:定。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
成语出处《魏书·礼志》:“假使八世,天子乃得事七;六世,诸侯方通祭五;推情准理,不其谬乎!”
成语意思指不加约束、引导,听任自由发展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听其自流,待其自生,则鲧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通前彻后”。
成语出处《平妖传》第十一回:“先从左壁上起,将手捻定,通前至后,凡有字处,次等拂过,共一十三张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。
成语出处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与之大夫》:“吐气扬眉,青云激励,却怜小友尚穷乏。”
成语意思听了他的话,还要看他的行动。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,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干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