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避开强暴的,欺凌弱小的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唯仁者能之,违强陵弱,非勇也。乘人之约,非仁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。
成语出处《九章算术·方程》:“今有五雀六燕,集称之衡,雀俱重,燕俱轻, 一雀一燕交而处,衡适平。”
成语意思猬:刺猬。猬毛纷纷而起,鸡声相连不断。比喻彼此串连,蠢蠢欲动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唐故岎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》:“大和纪元,沧景不虔,子弄父兵,跳跟海适,有邻阴交,猬起鸡连。”
成语意思椠:古代书写的木板;铅:铅粉笔。拿着木板,带着铅粉笔。指写作或校勘
成语出处唐·史承节《后汉大司农郑公之碑》:“今故寻源讨本,握椠怀铅,兼疏本传之文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舞衫歌扇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晁补之《南歌子》词:“东园捶鼓赏新醅,唤取舞裙歌扇,探春回。”
成语意思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进五规状 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
成语意思文:文采;齐:全。文才足够崭露头角,可是命运不济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你休忧‘文齐福不齐’,我只怕你‘停妻再娶妻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无千无万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三出:“黄科才听老爷分付,就狠跑到法场里。去看的无千待万,都说屈的多。”
成语意思冬温夏凊、昏定晨省的省称。谓冬天温被,夏天扇席,晚上侍候睡定,早晨前往请安。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。语本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”
成语意思指使自己受委屈,来成全别人。亦作“委曲周全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续焚书·答骆副使》:“夫自用则不能容物,无用又不能理物,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,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书籍极多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一一悬牙签,新若手未触。”
成语意思犹无精打彩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一轮明月》:“又听的,寒风吹送鸿雁来。似俺这独自一个无情无彩。”
成语意思爪:指甲。紧握拳头,指甲穿过掌心。形容愤慨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卞壶传》:“卞壶拒苏峻,父子战死。其后盗发壶墓,尸僵,鬓发苍白,面如生,两手悉拳,爪甲穿达手背。”
成语意思乌:乌鸦;鹊:喜鹊;通:通“同”,共同。乌鸦与喜鹊同巢。比喻异类和睦相处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郭隽传》:“家门雍睦,七叶共居,犬豕同乳,乌鹊通巢,时人以为义感之应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温枕扇席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亲年迈,且自温衾扇枕,随分度朝昏。”
成语意思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一来看见大郎殷勤,道是敬他人才,安然托大,忘其所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问安视膳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尊敬师傅》:“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,问寝视膳之方,理顺辞直,听者忘倦。”
成语意思不讲情面。
成语出处《西游补》第二回:“我又见他几遍,不是无情少面之人。”
成语意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后因以“亡秦三户”指不畏强暴,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成语意思勉强地去将就别人;以求得保全。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。委曲:曲意迁就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滁州谢上表》:“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,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,始终爱惜,委曲求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