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目不识书”。
成语出处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第一》:“后赵石勒目不知书,然常使人读《汉书》,勒卧听之。”
成语意思眼珠一转不转。形容注意力集中,看得出神
成语出处清·黄宗羲《张南垣传》:“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,目不转视,手不再指,若金在冶,不假斧凿。”
成语意思迷:分辨不清。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
成语出处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矛盾自相,迷不知归,以窘人者自窘。”
成语意思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
成语意思碍于脸面或情面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,有些抹不下脸的,不免都应酬他几块,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彼此毫无关联。
成语出处清·严复《有如三保》:“而洙泗之间,弦歌自若,一若漠不相关也者。”
成语意思从:听从,顺从。表面顺从,心里反对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3回:“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,何难回头是岸,万不可面从腹非。”
成语意思①战国时期,秦楚两大强国对立,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,时而事楚。后以“暮楚朝秦”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。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。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日月湖》:“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,故园亭亦聊为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爱情不专一。
成语出处清·徐瑶《太恨生传》:“余非登徒子,誓不效杂情奴态,暮翠朝红。”
成语意思察:调查研究;访:查询。公开察看了解;暗中调查访问。指用不同方式;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。
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《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》:“臣仰奉谕旨,明察暗访,不必丞丞。”
成语意思明里调查,暗中访问。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
成语出处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8回:“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,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?”
成语意思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1回:“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,也只管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他。”
成语意思垂:流传;青史:历史黄籍;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;故史书把历史称为“青史”。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。
成语出处清 卓尔堪《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无论已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马工枚速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祖范《寄沈归愚》诗:“鹤怨猿惊怀故地,马迟枚疾斗新篇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谩藏诲盗”。
成语出处《冷眼观》第17回:“俗语说,财勿露白,要到子尴尬个时候,倒说伲是谩藏诲盗。”
成语意思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制台又谬采虚声,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,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命辞遣意”。
成语出处王闿运《郭新楷传》:“军檄笺启,日有百数,新楷命词遣意,轻重悉宜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礼志二》:“严谕集议,尚未裁决遵行,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?”
成语意思弭:平息;安:稳定。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4回:“像这盗贼横行,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只要肯下功夫,再难的事也能成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止忧》:“人非铁石,奚堪磨杵作针;寿岂泥沙,不禁委尘入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