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人贪心大,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,也该见点世面了,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。”
成语意思仰:倚靠;鼻息:呼吸。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。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9回:“回省之后,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,就是抚台……有时还让他三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附和的人极多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那也是承了乾、嘉极盛之后,不得不另辟蹊径,一唱百和,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。”
成语意思言:话;这里指法令或命令;法:法律;随:跟随。话一说出口。法律就跟在后面。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;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。
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《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》:“言出法随,各宜懔遵毋违。”
成语意思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成语出处清·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:“夫鱼游釜底,燕处焚巢,旦夕偷生,不自知其频于外殆,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?”
成语意思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凰求凤 假病》:“若有一长二短,叫我怎生舍得。”
成语意思扬长:大模大样的样子。丢下别人;大模大样地离去。也作“徉长而去”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说罢,深深一揖,扬长而去。”
成语意思淫:淫荡;秽:肮脏。指轻薄猥亵的下流话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淫词秽语,概所不录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以辞害意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太白‘斗酒诗百篇’,‘东坡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’,不过一时兴到语,不可以词害意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咏月嘲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葆光子《物妖志·虫类·蟒》:“从此每夕辄至,商确古今,咏嘲风月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言听计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贿权》:“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,这就里机关不易言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过多的忧虑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他这远愁近虑,不抗不卑,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。”
成语意思此:这;这个;彼:那个。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。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;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;层层深入。
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6回:“遇着通晓之人,就虚心请问,由此及彼,铢积寸累,自然日有进益。”
成语意思就:凑近,靠近。改变原来主张,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。也比喻不招自来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1回:“那薛蝌若有悔心,自然移船就岸,不愁不先到手。”
成语意思移动船身靠岸。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,本想做个反跌文章,先说个不成功,好等他哥来还价,他用的是‘引船就岸’的计策。”
成语意思色:脸色。说话很严厉,脸色很严肃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6回:“要送木兰到营中去,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。”
成语意思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6回:“娘娘倘有一长两短,小尼岂肯独活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一蹴而就”。几,近,及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二节:“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。”
成语意思耍嘴皮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
成语出处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00回:“你休要摇唇弄舌,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,守分百姓,岂可同贼人为伍?”
成语意思虞世南、褚遂良、欧阳询、颜真卿,古代四位书法家。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
成语出处陆士谔《续孽海花》第39回:“北海的字,与虞褚欧颜同出羲、献之门,惟各各变化,独立一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