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后以“莺飞草长”形容明媚的春景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
成语意思品评诗文。
成语出处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三十:“诸人尝寓其家,流连觞咏,声光映蔽江表。此皆林下之人扬《风》扢《雅》,而声气所届,希风附响者,如恐不及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遗簪堕珥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禊游》:“朱论,碾破芳堤,遗珥坠簪,落花相衬。”
成语意思再:第二次。一次又一次。
成语出处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109回:“那厮必然再用此法,一而再,再而三,我其危矣。”
成语意思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。
成语出处清 元祚《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》诗:“水田茆屋莫愁村,别有遗风古道存。”
成语意思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2回:“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爷醉后之言,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气,又是醋,并在一处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”
成语意思像蚂蚁、螽斯一般集聚。比喻集结者之众多。
成语出处严复《原强》:“一旦有急,则蚁附蜂屯,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,曳兵而走,转以奉敌。”
成语意思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
成语出处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隋文帝》:“乱败之及,一发而不可收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
成语出处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九回:“我听说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?”
成语意思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鸦飞鹊乱”。形容纷乱。
成语出处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约叙》:“最可笑那些提调、教习以及高等科学员,一个个跑得精光,只剩了些寻常科的学生,在那里鸦飞雀乱。”
成语意思谓言行高洁。
成语出处清·方文《赠别周颖侯》诗:“言芳行洁师古人,白玉不肯污纤尘。”
成语意思幸福共同分享,苦难共同分担。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
成语出处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还有一件:从前老爷有过话,是‘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’。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,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、赔了钱,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。”
成语意思指胸中充满义愤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[十三妹]把白脸儿狼、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,登时义愤填胸。”
成语意思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同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。
成语出处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,本想彼此提携,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,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。”
成语意思迂腐:思想、言谈或举止拘泥于陈规旧章,不切实际;腾腾:兴起的样子。指迁腐之气很重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8回:“依晚生看去,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,不过头巾气太重,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分、厘:金钱单位,1元=10角,1角=10分,1=10厘。形容很少的数量
成语出处清·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23回:“你若短了一分一厘,怕不全家处斩?”
成语意思唐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后以“云翻雨覆”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
成语意思对有几分醉酒的人,越扶他,他越要装醉。比喻不适当的支持或赞扬会加剧对方的不良状态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2回:“几句话把一个谭绍闻真真的撮弄成了一个当家之主,越扶越醉。”
成语意思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。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;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话虽如此,他既没那‘雁过拔毛’的本事,就该悄悄儿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