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让盲人给盲人引路。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觉世训》:“怪人佛老之徒出,自中魔计,以瞽引瞽,讹人以不可知之事,以售己诈……兼之魔鬼入心,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,迷惑害累世人。”
成语意思饫:饱食;餍:吃饱。饱食肥美的食品。形容生活优裕、奢侈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当此日,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,锦衣纨裤之时,饫甘餍肥之日,背父兄教育之恩,负师友规训之德,以致今日一技无成、半生潦倒之罪,编述一集,以告天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鱼贯雁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扬州清明》:“余所见者,惟西湖春、秦淮夏、虎丘秋,差足比拟,然彼皆团簇一块,如画家横披,此独鱼贯雁比,舒长且三十里焉,则画家之手卷矣。”
成语意思过:超过;及:赶上。达到。相比之下;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师也过;商也不及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连续而进,犹如鱼群相接,雁阵行进。
成语出处清 马建忠《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》:“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,水师之鱼贯雁行,即陆军之步伐止齐。”
成语意思眼光比天还高。比喻高傲自大,目中无人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6回:“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,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!”
成语意思流传荣誉,播扬名声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》:“列郡之中,亦有弓旌贲及,著作繁富,游光扬声,倾动海内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怀疑有神怪,魔鬼。①形容疑心太重,胡乱猜疑。亦作“疑神疑鬼”、“疑人疑鬼”、“疑神见鬼”。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,令人难以捉摸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,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含饴弄孙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龚玉晨《紫姬小传》:“饴含抱孙,亦止孝先一人。”
成语意思归:回到;正传:本题或正题。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;把话回到正题上来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对头,赶紧言归正传,预备说完了好告辞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,跑出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,其祸患将更甚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天华《猛回头》:“断不可借外洋之兵,那引虎拒狼大下策,劝列位万万莫做。”
成语意思指花色娇艳,亦指娇艳的花。
成语出处廖仲凯《金缕曲·题八大山人松壑图》词:“繁华歇尽何须吊!且由他,嫣红姹紫,一春收了。”
成语意思放开缓办的事,去做急于要办的事。
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保路运动 四川铁路案档案》:“略分先后,以为移缓就急之谋,则川事尚可为也。”
成语意思①形容相貌威武。②借指武将、勇士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四回:“轩轩云霞气色,凛凛霜雪威棱。熊腰虎背势嶙纈,燕颔虎头雄俊。”
成语意思指男女情爱之事。
成语出处吴梅《风洞山·游湖》:“咳!弘光啊!都是些烟花风月担误了你也!”
成语意思花:比喻文采;藻:辞藻,文采。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
成语出处清·顾景星《楝亭诗钞》序:“铸格炼字,扬花扢藻,此可以学得也。”
成语意思饲养老虎,自伤其身。比喻纵敌留患。
成语出处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入关》:“大王,你只宜乘早击之,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引狼入室。
成语出处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外夷助剿》:“是不但引虎入室,并且为虎添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