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遥远:远远地。应:照应。指远远地互相照应。配合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 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为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小事不注意,就会出大乱子。同“蚁穴溃堤”。
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《向言下》之五:“蛇螫断腕,蚁穴坏堤,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汉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极度高兴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五回:“只乐得他手舞足蹈,眼笑眉飞。褚一官等在旁看了,也自欢喜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一笑了之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六回:“抚台听了,先还摸不着头脑,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,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;后来别位司、道说起,晓得是为带着表,方才付之一笑了事。”
成语意思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。后来指媒人的代称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,再不能到一处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月下老人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:“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,预先注定,暗里只用一根红丝,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……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,再不能到一处。”
成语意思衣香:衣上的香气。形容妇女仪态娴雅,服饰艳丽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有少年观灯夜归,遇少妇甚妍丽,徘徊歧路,若有所待,衣香髻影,楚楚动人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。
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一楼初上一阁逢,玉萧金琯东山东。”
成语意思贻:遗留。给千秋万代的人留下笑柄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7回:“到底甘尽苦来,一身不保,落得贻笑千秋。”
成语意思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,儿女情长。”
成语意思衣服上的香气,人的影子。写女性的气息形体
成语出处清·王士禛《冶春绝句》:“日午画船桥下过,衣香人影太匆匆。”
成语意思有某种想法,肯动脑筋的人
成语出处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5回:“我看卢兄有心人,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。”
成语意思仰:倚靠。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。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转思三十里非遥,何必仰息他人。”
成语意思所见:所见到的,指见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。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。
成语出处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水流迅速,水势浩大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一泻汪洋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一泻千里”。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》:“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,时而显现,时而潜伏,时而迂回旋绕,蓄势不前,时而急转直下,一泻万里。”
成语意思愧:惭愧,羞愧。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。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。亦作“于心不愧”。
成语出处宋·王令《谢刘成父》:“尘埃隔眼逢何晚,气类相期久愈坚,以义求人今遂得,于心无愧果为贤。”
成语意思极言辛苦之甚。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民既托庇于其下,在理当负斯责,亿辛万苦,其又何辞。”
成语意思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,没有杂念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张巡传》:“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,一心无二,经年乏食,忠义不衰。”
成语意思有幸运的时候,有不幸的时候。指人的遭遇不同
成语出处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六卷:“仆韩愈《淮西碑》而用段文昌,韩遂以仆碑得名。人之有幸有不幸,亦文之有幸有不幸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