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衣服很破,补了又补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醉太平·叹子弟》:“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,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。”
成语意思本:我国古代以农为本。加强农业生产,节约费用。
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天论》:“强本而节用,则天不能贫。”
成语意思穷:寻求到尽头。探求事物的本源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民族主义》第六讲:“所以穷本极源,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乐声清润动听。
成语出处宋·杨无咎《垂丝钓·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》:“听敲冰戛玉,恨云怨雨,声声总在愁处。”
成语意思动用全部兵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奢侈无限,穷兵极武,百姓空竭,万民疲弊。”
成语意思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
成语意思裘:皮衣。皮衣穿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生活穷困
成语出处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忽裘敝而金尽,遂寡欢而愁殷。”
成语意思以布作裙,以荆代钗。比喻贫困。同“钗荆裙布”。
成语出处元 高明《琵琶记》第三十九出:“[旦]自古道:人有贵贱,不可概论。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,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毛传:“跋,躐;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进则躐其胡,退则疐其尾,进退有难。”后以“前跋后疐”喻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言医官札子》:“今闻诊御脉者,常以十数,工拙相杂,是非混淆,发言进药,更相倚仗,前跋后疐,左瞻右顾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完璧归赵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,全璧归赵,飞矢救燕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讽一,犹驰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亏乎?”
成语意思使兵力强大,国家富足。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上当路论时务书》;“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,率以尚器为先。”
成语意思遁:逃跑。鸟兽奔逐逃避。比喻人奔波追逐
成语出处宋·苏洵《审势》:“及其后世失德,而诸侯禽奔兽遁,各固其国,以相侵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强本弱枝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高季辅传》:“强本弱支,自古常事。”
成语意思强干弱枝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张缵传》:“所以居宗振末,强本弱枝,闻古今之通制,历盛衰而不移。”
成语意思犹强干弱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诸侯有变,亦足率以东伐。此强本弱末之术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弃本逐末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恽敬《答邓鹿耕书》:“惟小人弃本求末,不务修德,止求吉葬。”
成语意思强兵:强大的军队;猛将:威猛的武将。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又没强兵猛将,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?”
成语意思泛指精美的纸张。
成语出处元·刘埙《隐居通议·诗歌》:“后三年,当予亡命,萧永言同醉,见予举似,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,以备恶语。”
成语意思谓消除病痛,延长寿命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修真养性,服食导引,却病延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