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傲:骄傲,轻慢。志气十分高傲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自家想着当年的事,还有些气傲心高。”
成语意思哀:怜悯;告:请求。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荒时暴月,向亲友乞哀告怜,借得几斗几升,敷衍三日五日,债务丛集,如牛负重。”
成语意思瓶落水底难觅,簪子折断难接。比喻男女分离。
成语出处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四折:“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,休猜做瓶坠簪折。”
成语意思坐:坐罪。有朋友关系的人也被判罪,整个家族被杀掉。比喻株连治罪,残暴统治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讨袁檄文》:“头会箕敛,欲壑靡穷,朋坐族诛,淫刑以逞。”
成语意思指零碎的文字材料;也指简短的书信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得其片纸只字者,重如拱璧。”
成语意思谓闭塞到极点,则转向通泰。
成语出处《易·杂卦》:“否泰,反其类也。”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竭力铺陈渲染,力求发扬光大。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铺张对天之闳休,扬厉无前之伟迹。”
成语意思缁:黑色僧衣。剃去头发披上僧衣。指出家为僧尼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何不舍离爱欲,披缁削发,就此出家。”
成语意思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。形容博学多才,出口成章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指吹弹乐器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
成语意思随机应变,锋芒毕露。形容言辞辩捷锐利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朔对向响应,权变锋出,文章辞令横无穷,上颇倡优畜之。”
成语意思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成语意思黩:轻率。滥用武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成语出处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一章:“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,放弃了徒恃军威的‘勤兵黩武’,采取了招降弭乱的‘文德绥怀’。”
成语意思指知识和见闻广博。
成语出处明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卷下:“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,不知何所据而云然。”
成语意思犹调兵遣将。亦作“遣将调兵”、“遣将征兵”
成语出处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八回:“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,然后自领马步军兵,离寨伺候。”
成语意思钗:妇女的发饰;荆:灌木名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裙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裙布钗荆,任是村妆希罕。”
成语意思清跸: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。指皇帝出行前呼后拥清道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6回:“两街仪卫喧阗,清跸传道,人马森列,多官俱上马远送,太尉悉令免之。”
成语意思强:强势。指客人应当让主人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自古强宾不压主,晁盖强杀,只个远来新到的人,安敢便来占上!”
成语意思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就是在雯青家里,一年到头,上下多少人,七病八痛,都是他包圆儿的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并驾齐驱”。
成语出处清·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刘将军》:“吾尝览《后魏书》,见杨大眼者,武伎绝伦,战功居最,其妻潘氏,颇善骑射,至于攻战游猎之际,潘于戎装,齐镳并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