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。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
成语出处鲁迅《读书杂谈》:“无论读,无论做,倘若旁征博访,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。”
成语意思不多的几句话,极少的几个字。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成语出处晋 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片言只字,不关其间;事踪笔迹,皆可推校。”
成语意思攀:攀附。攀援青云而上天。比喻仕宦登进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苦思行》诗:“我心何踊跃,思欲攀云追。”
成语意思片言:简单短少的几句话;只语:单个的字、词。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成语出处明 袁宗道《李卓吾》:“读翁片言只语,辄精神百倍。”
成语意思犹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
成语出处易宗夔《〈新世说〉序》:“酷嗜临川王之书,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,自甘吻颊,非凡响所能及耳。”
成语意思冷僻的字、词和晦涩的文句。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诗文涩体》:“其《新唐书》好用僻字涩句,以矜其博。”
成语意思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》:“知属吏过失,未尝面言,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,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,旁指曲谕,微警戒之。”
成语意思穿红袍,挂紫绶。指身为大官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“若乃群公百辟,卿士常伯,被朱佩紫,耀金带白,坐而论道者,又充路盈寝。”
成语意思谓偶句俪辞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序》:“吾少学为文,已知訾謷王李,愲愲然骈枝俪叶,从事于六朝,久而厌之,是亦王李之朋徒耳。”
成语意思像浮萍、波浪一样无定所。比喻到处漂泊,踪迹无定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闹殇》:“恨匆匆,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。”
成语意思象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成语出处明 徐霖《绣襦记》:“相公这样人家,萍踪浪迹,你那里去寻他?”
成语意思铺张:讲排场。过分地讲究排场;浪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:“要勤俭建国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艰苦朴素,同甘共苦。”
成语意思指话多而尖酸刻薄,使人厌恶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黛玉道:‘什么诙谐!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。’”
成语意思势如破竹,高屋建瓴。比喻居高临下,所向无敌。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七卷:“由昔岭中峰直抵葛尔崖,实有破竹建瓴之势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贫嘴贱舌”。
成语出处刘绍棠《蒲柳人家》:“打明天清早起,不许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妇儿贫嘴滑舌。”
成语意思腰间佩挂紫色印绶,怀里揣着黄金官印。汉代丞相、太尉等皆金印紫绶。因以“佩紫怀黄”指身居高官。语出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吾持粱刺齿肥,跃马疾驱,怀黄金之印,结紫绶于要,揖让人主之前,食肉富贵,四十三年足矣!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吾持粱刺齿肥,跃马疾驱,怀黄金之印,结紫绶於要,揖让人主之前,食肉富贵,四十三年足矣!”
成语意思抛:抛掷。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抛珠滚玉只偷潸,镇日无心镇日闲;枕上袖边难拂拭,任他点点与斑斑。”
成语意思赭:赭衣,古代囚衣;木:指“三木”。加在手足上的刑具。穿囚衣,戴刑具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虽李绂、孙嘉琻之无过,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。”
成语意思萍:浮萍;梗:草木的直茎。像浮萍在水中,飘泊不定。比喻行踪无定
成语出处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报信》:“空挥泪,萍踪梗迹将安寄,此生何济?”
成语意思相传曹植七步成诗,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,后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;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