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》:“不知所言,重念臣愚,素无史学,然于是非得失之故,实有善善恶恶之心。”
成语意思召:指两汉召信臣;杜:指东汉杜诗。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,行善政。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三分鼎足”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》:“论土不出江汉,语地仅接褒斜,而谓握皇符,乘帝籍,三分鼎立,比踪王者。”
成语意思慎:谨慎;防:提防,防止;杜:杜绝,堵塞;渐:事物的起始、发展。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,不让它发展
成语出处《明史·王邦瑞传》:“朝廷易置将帅,必采之公卿,断自宸衷,所以慎防杜渐,示臣下不敢专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进行鼓动或煽动。
成语出处康濯《东方红》第13章:“‘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……气魄也不够大!’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。”
成语意思精神振奋,意气昂扬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义举》:“大丈夫见义即为,还拣甚么日子,叫左右带马过来,我神飞气扬,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。”
成语意思稔:庄稼成熟。指农业丰收。亦作“岁稔年丰”。
成语出处唐·陆长源《上宰相书》:“今岁丰年稔,谷贱伤农。诚宜出价以敛籴,实太仓之储。”
成语意思色:脸色,表情。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身败名裂”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史记·汉书第九》:“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,要发抒意中的郁结,只有这一条通路。”
成语意思缕:细致。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
成语出处清·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·王振鹏》:“振鹏妙于界画,运笔和墨,丝分缕析,左右高下,俯仰曲折,方员平直,曲尽其体,而神气飞扬,不为法拘。”
成语意思缕:细致;解:分剖。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
成语出处宋·赵令畴《侯鲭录》第五卷:“必须尽当时事理,如身履其间,丝分缕解,始终备尽,乃可以置议论。”
成语意思屡次,多次。
成语出处元·张可久《天净沙·春情》曲:“一言半语恩情,三番两次丁宁。”
成语意思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
成语意思指极远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唐·吕温《地志图序》:“名山大川,随顾奔走;殊方绝域,举意而到。”
成语意思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;待人随和而不固执。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二折:“好使的钱,你好随的方就的圆,可又分的愚别的贤。”
成语意思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,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
成语出处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二章:“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于得海带领着他们,杀富济贫,替穷人做主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剸繁治剧”。谓裁处繁剧的政务。
成语出处唐·皇甫湜《吉州庐陵县令厅堂记》:“剸繁决剧以通敏,弹豪纠黠以沉断。”
成语意思饰:掩饰;非:错误;谏:直言规劝。拒绝劝告,掩饰错误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 成相》:“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”
成语意思犹眉飞色舞。形容兴高采烈。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2回:“正想虔诵经文,却不知怎的心上总是七上八下,一会儿神飞色舞,一会儿肉跳心惊,对着经文一句也念不下去。”
成语意思指撺掇怂恿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茶童见了钱,欢喜起来,又去说风说水道:‘娘子受了两杯,也该去回敬一杯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