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①同“三长两短”。②犹闲话,坏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若再有三长四短,叫为兄的回去,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?”
成语意思参、辰,二星名。参与辰,日与月相对立,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
成语出处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,总是我业彻,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。”
成语意思谓饮茶润泽喉吻,促进文思。极言饮茶的乐趣。
成语出处唐 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诗:“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,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”
成语意思升:上升;升沉:指仕途上的得失;荣辱:显荣与耻辱。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、荣显与失意
成语出处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四折:“下官苏轼,自被谗谮,远贬遐荒,谁想得复天日,我想升沉荣辱,好无定啊!”
成语意思遁:隐去。藏身于深密之处,远远地离开人群。指避世隐居
成语出处宋·杨万里《论相上》:“古之君子之相其君,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,天下不许而君许之,君子有深藏远遁,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谓身心超逸,不同凡俗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阮孚云:‘泓峥萧瑟,实不可言,每读此文,辄觉神超形越。’”
成语意思省:节约。形容生活非常节俭
成语出处《中国民谣》:“省吃细用勤劳动,好吃懒做不是人。”
成语意思犹深仇大恨。
成语出处董必武《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》:“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‘抗日第一’的前提下,一致携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上下奔走,四处活动
成语出处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四章:“这东西足足有三四十斤,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气力,戴着它还能上蹿下跳,仗剑作法。”
成语意思谄:奉承;渎:轻慢,亵渎。奉承上级,轻慢下属。
成语出处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坏人上下奔走,四处活动。
成语出处蒋子龙《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》:“上窜下跳,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,把厂长的事情办成。”
成语意思用绳子结成床;用瓦片凑成灶。形容家具很简陋;陈设非常简单;生活十分贫困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所以蓬牖茅椽,绳床瓦灶,并不足妨我襟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差错。常指意外的事故。
成语出处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2回:“要有什么三差五错,那事情就难说了!”
成语意思讲义气,轻视钱财。多指出钱帮助人,扶危济困。
成语出处元 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则为我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疏财仗义”。
成语出处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结棚避暑》:“而好接待四方之士,疏财重义,有难必救。”
成语意思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焚书·复麻城人书》:“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,识才尊贤又如此。”
成语意思语本《诗 大雅 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”毛传:“武臣折冲曰御侮。”后用以谓抗击敌人。
成语出处语本《诗·大雅·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”毛传:“武臣折冲曰御侮。”
成语意思谓能压服困难,御敌致胜。
成语出处汉·马融《延光四年日蚀上书》:“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,无二短之累,参以吏事,任以兵法,有此数姿,然后能折冲厌难,致其功实,转灾为福。”
成语意思指一味不休的纠缠某人或某事
成语出处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要不然张彪怎么会死缠硬磨不肯放过她呢!”
成语意思恃:依靠,凭借。自恃才能,骄矜自负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》:“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,恃才扬己,诽谤当道,而终于独善其身,消极自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