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。谓行旅艰险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方地数千里,不识盗贼,山行海宿,不择处所。”
成语意思心神爽朗,眼界开阔。
成语出处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一遇白描处,即爽心豁目,情余于文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骈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。”
成语意思私:秘密;谐:和合。指男女间非明媒正娶而发生关系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古来才子佳人,往往私谐欢好,后来夫荣妻贵,反成美谈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仪容清癯、轩昂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成语意思殊:特殊。形容形状稀奇古怪,与众不同
成语出处唐·窦冀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:“殊形怪状不易说,就中惊燥尤枯绝。”
成语意思殊:特殊;诡:怪异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,稀奇古怪
成语出处汉·班固《两都赋》:“殊形诡制,每各异观。”
成语意思殊:特出;勋:功劳;茂:美盛;绩:功绩。卓越的功勋业绩
成语出处《魏书·裴叔业传》:“殊勋茂绩,职尔之由,崇名厚秩,非卿孰赏?”
成语意思黎明即起。形容勤奋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高祖纪》:“朕永鉴四方,求民不瘼,夙兴昧旦,至于忧勤。”
成语意思石、木都是硬物,形容坚定不动摇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谢失察妖贼表》:“布衣蔬食,或木死于饥寒;石心木肠,誓不忘于忠义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三心二意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九阿姐,你休得三心两意。”
成语意思扫荡其居处,犁平其庭院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
成语出处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2回:“有此机会,扫穴犁庭,指顾间事。”
成语意思赏心:心情欢畅。欢畅的心情,快乐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》:“天下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,四者难并。”
成语意思鳞:代指鱼;潜:没水。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
成语出处汪东《刺客校军人论》:“刺客者,怀弹丸,倅匕首,蛇行鳞潜,如螳螂捕蝉,恐其有警而飞翔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心肠阴险狠毒。
成语出处清·郑燮《后孤儿行》:“丈丈翁,得钱归,鼠心狼肺,侧目吞肥,千谋万算伏危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异常恐惧。
成语出处《四游记·萧后吕客谈兵》:“仗臣平生所学,排上南天七十二阵,宋之君臣,必茫然莫知,将碎心裂胆,无计所出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死心塌地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安公子这几个头,真是磕了个死心落地的。”
成语意思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
成语出处《晋书·佛图澄传》:“王度疏断,汉人悉不听,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遂心如意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,满脸的吐气扬眉,话挤话,不由得冲口而出。”
成语意思鉥:长针,刺;刳:剖挖。刺伤心肺,剖挖形体。指呕心沥血
成语出处元·虞集《送薛玄卿序》:“世之言功利者,挈挈然以自鉥心刳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