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随方就圆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·恭孝仪王大节》:“濮祖之后,性比山麋,貌同野瘦,随圆就方,似无惟有。”
成语意思谓了却前缘,得到结果。旧有因果报应之说,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。
成语出处宋·晁瑞礼《柳初新》:“共伊合下,深盟厚约,比望收因结果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没有生气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‘京派’和‘海派’》:“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,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铩羽暴鳞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杨慎《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》:“铩羽涸鳞去安所,缳飞川咏几时同。”
成语意思摇:摇动;荡:飘荡。心神恍惚,难以把握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9回:“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,神摇魂荡,口中赞叹不已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山珍海味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5回:“当下山肴海错,不记其数。”
成语意思谓立嫡长子为储君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立太子恩诏》:“王公卿士,咸以为树元立嫡,有邦所先,守器传统,于斯为重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杀一儆百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砺百,以清王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杀一砺百”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利百,以清王化,重刑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水中月,镜中像。指一切虚幻的影像。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
成语出处唐·裴休《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》:“空门正辟,法宇方开,峥嵘栋梁,一旦而摧,水月镜像,无心去来,徒令后学,瞻仰徘徊。”
成语意思省:节约;节:节减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
成语出处清·徐大椿《洄溪道情·劝葬亲》:“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,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,这就是造福之门。”
成语意思省吃省穿。泛指生活节俭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剑南诗稿 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
成语意思指省吃省穿,生活节俭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》:“农民之家,量入为出,缩衣节口,虽贫亦足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吕季臣诗序》:“国破家亡,年衰岁暮,束缊举火,轹釜待炊,季臣意殊安之。”
成语意思市:买,换取;祸:灾祸。换取怨恨,结下祸根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,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,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水中月,镜中花。比喻虚幻景象。
成语出处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一:“诗有可解,不可解,不必解,若水月镜花,勿泥其迹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授:教,传授。惑:疑难。传授学业,解除疑难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收因结果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收因结果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三折:“想着他开疆土将君王佐,这的是收园结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