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有文化知识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虑婚》:“莫说别个,就是阙忠辈呵,一般也貌昂藏,识字知书,怎奈这命低微,执镫随鞭。”
成语意思淑:善良;贞:坚贞;亮:诚信质直。品质善良,为人诚信质直
成语出处汉·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字正平,淑质贞亮,英才卓砾。”
成语意思灼:明亮。深邃的知识,透彻的见解。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5回:“幼闻义方,长读经传,崇正辟邪之志,愈坚愈定,时以灭除老佛为念,深知灼见,确然无疑。”
成语意思搜:寻求;摘:选取。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宗羲《留别海昌同学序》:“天崩地解,落然无与我事。”
成语意思崩:倒塌;坼:裂开。象天塌下、地裂开那样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
成语意思据《韩诗外传》卷三载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饭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据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载,郦食其求见刘邦,刘邦方踞床洗足。郦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,于是刘邦起而谢之,延上坐。后世遂以“吐哺辍洗”为礼贤下士之典实。
成语出处据《韩诗外传》卷三载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饭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据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载,郦食其求见刘邦,刘邦方踞床洗足。郦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,于是刘邦起而谢之,延上坐。
成语意思豁:破缺。头发白,牙齿缺。形容人衰老的状态
成语出处清·汪琬《答陈蔼公论文书》:“年比四十,而精气衰耗,头白齿豁。”
成语意思挺拔:直立高耸。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沈辽传》:“幼挺拔不群,长而好学尚友,傲睨一世。”
成语意思在原地踏步,没有前进。比喻事情没有进展
成语出处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第三章:“你们以为武汉在望,唾手可得,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?”
成语意思奥:深奥;隐:秘密。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一卷:“生者不知其始,成者不见其终,探奥索隐,孰窥其宗?”
成语意思指凹进与凸出,不在同一水平面
成语出处《中国的西北角·陕甘形势片断》:“路面凸凹不平,车行其上,忽高忽低。”
成语意思啬兵员,反而减少行军饭灶。指伪装士兵逃亡,示弱以欺骗对方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吾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挽袖露臂,挥动拳头。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我特故里说的别,包弹遍,不嫌些蹬弩开弓,怎说他袒臂挥拳。”
成语意思脱去白衣,换上绿袍。谓初登仕途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今幸已脱白挂绿,何不且到丈人家里,与他们欢庆一番。”
成语意思喻指亲兄弟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孝昭帝纪》:“体道居宗,人雄之望,海内瞻仰,同胞共气,家国所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此人善造火炮,能去十四五里远近,石炮落处,天崩地陷,山倒石裂。”
成语意思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灾难、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〖示例〗忽听得轰的一声,犹如~一般。 ★清 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
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参孙的复仇》:“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,整个大殿倒塌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通权达变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·熙朝乐事》:“二公通变达权,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