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非常牢靠、稳固。
成语出处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第七回:“现在只要你把书念的好好儿的,让大爷乐了,你的终身大事就是铜打铁铸的了。”
成语意思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。
成语出处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20回:“那掌柜的说他恶毒,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,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通风报信”。
成语出处秦牧《愤怒的海》:“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,芹姊觑了便,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同恶相恤”。谓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”
成语意思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成语意思讨:征伐;剪:斩断。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,宜先分裂,夺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归。”
成语意思拖:牵引。身边带着儿女。形容生活负担重,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
成语出处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拖儿带女的,起五更,熬半夜,这是造的什么孽呀!”
成语意思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。
成语出处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,感兴而制乐。唐 王建《霓裳辞》之一:“弟子部中留一色,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攀龙附凤。比喻依附帝王、权贵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扬戏传》:“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,敌以乘衅,家破人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”
成语意思指狂暴肆虐的风雪。
成语出处元·方回《春晴》诗:“饕风虐雪到家林,才喜晴春已深。”
成语意思疾速飞跃;迅疾前进。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。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患难馀生记》第三章:“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,虽有利于国家民族,虽有利于人民大众,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招摇撞骗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这杨大郎,名唤杨先彦,绰号为铁指甲,专一粜风卖雨,架谎凿空。”
成语意思缕:详尽,细致。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书之门目,条分缕晰,由浅入深,由繁反约。”
成语意思缕:线;析:剖析。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五行志一》:“而传说则条分缕析,以某异为某事之应,更旁引曲证,以伸其说。”
成语意思鼍:扬子鳄。如鼍愤怒,如龙忧愁。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》诗:“谁言万方声一概,鼍愤龙愁为余变。”
成语意思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崔义玄传》:“义玄有章句学,先儒疑缪,或音故不通者,辄采诸家,条分节解,能是正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挑挑拣拣;光要对自己有利的。肥:肥肉;瘦:瘦肉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像娘这样费心,还不讨他说个是,只要拣精拣肥,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完全相合,完全相同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合契,有永固之分,今便行矣。”
成语意思覆:盖;载:承受。象天覆盖万物,地承受一切一样。比喻范围极广大。也比喻恩泽深厚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变化巨大;也形容闹得很凶。覆:翻过来。
成语出处唐 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