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志:志趣;道:道路。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
成语出处清·方望溪《兵部尚书法公墓表》:“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,体国忧民,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,相与辅成治教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能言善辩。
成语出处《花城》1981年第5期:“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。”
成语意思探索幽隐,求取深意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铜浇铁铸”。
成语出处张英《老年突击队》:“大炮师傅,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,这点辛苦算得什么!”
成语意思徒弟和再传的徒弟。比喻一脉相传的人(含贬意)。
成语出处《花月痕》第51回:“是夜心印沐浴更衣,召集徒子徒孙。”
成语意思探:寻求,探测;赜:幽深玄妙;索:搜求;隐:隐秘。探究深奥的道理,搜索隐秘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。”
成语意思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。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,说的人多了,让人信以为真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臧质《举兵上表》:“蔽于流议,投杼市虎,成于十夫。”
成语意思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。听:听凭;之:文言代词;代人或事物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:“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,不劝告,不制止,不解释,听之任之,这是第八种。”
成语意思调嘴:耍嘴皮。指背地里说人闲话,搬弄是非。
成语出处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
成语意思廷争:在朝廷上争论;面折: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。指直言敢谏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。”
成语意思象蜜糖一样甜的话。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5回:“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,我都知道啊!”
成语意思搽胭脂抹粉。指妇女梳妆打扮。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;企图掩人耳目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其妻涂脂抹粉,惯卖风情,挑逗那富家郎君。”
成语意思推:推求;明:阐明。指推求阐明宗旨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5卷:“其道经焉,推宗明本,穷玄极妙,总众枝于真根,摄万条于一要。”
成语意思天真:指人心地善良。形容思想单纯、纯真自然、活泼可爱,没有做作和虚伪
成语出处茅盾《虹》:“她那种抢先说话的脾气、顽皮的举动,处处都露出天真烂缦。”
成语意思调嘴:耍嘴皮。指背地里说人闲话,搬弄是非。
成语出处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
成语意思灾:灾祸。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天灾物怪,罔彻宸聪,国计民生,莫关圣虑。”
成语意思贪赃:官吏接受贿赂;枉法:歪曲和违背法律。指贪污受贿;违法乱纪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:“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,贪赃坏法,饮酒非为。”
成语意思乌: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故称太阳为金乌;兔: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,故称月亮为玉兔。形容光阴迅速流逝。
成语出处唐 韩琮《春愁》诗:“金乌长飞玉兔走,青鬓长青古无有。唐 韦庄《秋日早行》诗:“行人自是心如火,兔走乌飞不觉长。”
成语意思鬓: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;鬟:环形发髻。形容女子头发的美。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。
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《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》:“花边雾鬓风鬟满,酒畔云衣月扇香。”
成语意思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骄者玩兵黩武,穷泰极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