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滞:滞留。中医术语,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,湿热内伏称内滞。比喻内外交攻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。”
成语意思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。同“内柔外刚”。
成语出处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议论》:“兵戈既起,将帅擅权,武吏功臣,过求姑息。边蕃远郡,得以骄矜,外刚内柔,上陵下替,此为屈辱又非多乎?”
成语意思①中医谓外感风邪,内有郁积而致病。②比喻内外煎迫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,胸闷头晕,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。”
成语意思挥舞着棍棒,高压统治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6章:“人民都成了反革命,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,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……”
成语意思国家灭亡,种族灭绝。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。
成语出处清·严复《论世变之亟》:“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,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,四分五裂,而不可收拾。”
成语意思指自古至今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往古来今谓之宙,四方上下谓之宇。”
成语意思瓦棺:古代陶土葬具;篆鼎:铸有篆文的鼎器。泛指古董文物
成语出处唐·杜牧《李贺集序》:“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勇猛善射。
成语出处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昔者楚熊渠子夜行,寝石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知其为石,石为之开,而况人乎!”
成语意思卧鼓:停止敲鼓;偃旗:放倒旗子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指隐蔽行军,不暴露目标
成语出处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东魏太尉高岳、行台慕容绍宗、同刘丰生等,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,城内卧鼓偃旗,若无人者。”
成语意思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。指高楼。
成语出处宋·向子湮《七娘子》词:“雾阁云窗,风亭月户,分明携手同行处。”
成语意思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。
成语出处明·杨继盛《请诛贼臣疏》:“臣观大学士严嵩,盗权窃柄,误国殃民,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。”
成语意思细过:小的过失。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中山恭王衮传》:“此亦大罪恶耳,其微故细过,当掩覆之。”
成语意思微小的过失和事故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中山恭王传》:“其微过细故,当掩覆之。”
成语意思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岂群臣乐于负陛下哉!特玩故习常,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蜮: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,而使人致病的动物,比喻阴险毒辣的人。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,在暗地里害人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
成语意思魅:精怪。像鬼蜮一样阴险狠毒。比喻使用阴谋诡计,暗中害人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魏征传》:“若人渐浇诡,不复返扑,今当为鬼为魅,尚安得而化哉!”
成语意思指不谋私利,为国家和人民效力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一折:“有为国为民贤才,因苦谏不听,反遭诛戮。”
成语意思蒂: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。比喻没有依靠,没有牵累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上》:“徒乐枕经籍书,纡体衡门,上无所蒂,下无所根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无罣无碍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他才遂心满意,喜地欢天,在于天宫快乐,无挂无碍。”
成语意思殄:灭绝。让国家受害,人民遭殃
成语出处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洪君畴》:“贪缪之柏,误国殄民,逐之已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