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原意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这五种美德。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。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成语意思温:温和;良:善良;恭:恭敬;俭:节制。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,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雅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成语意思鸾: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。比喻男女间情爱深切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长短句》:“宴桃源深洞,一曲舞鸾歌凤,长记欲别时,残月落花烟重,如梦,和泪出门相送。”
成语意思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。
成语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:“上世列传,弃宗养身,违利赴名,竹帛所载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七零八落。
成语出处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13章:“他和婆姨用复员费做本钱逢集摆小摊的货箱子,被捣得五零二落,东一块西一块扔在院里。”
成语意思听他人意志的摆布、忍让、屈从
成语出处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斯人寂寞》:“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,愤愤地说:‘受苦的日子过去了,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。’”
成语意思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。
成语出处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糊突虫云:'我会医五劳七伤。'”
成语意思千条丝,万条线。原形容一根又一根,数也数不清。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。
成语出处宋·戴石屏《怜薄命》词:“道旁杨柳依依,千丝万缕,拧不住一分愁绪。”
成语意思痨:结核病。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
成语出处老舍《二马》:“两位马先生都没有脏病,也没有五痨七伤,于是又平安的过了一关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狎妓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5回:“这些少年,正是斗鸡走狗、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绔。”
成语意思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郎剀传》:“今三公皆令色足恭,外厉内荏,以虚事上,无佐国之实,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。”
成语意思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,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。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”
成语意思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,贪婪成性。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八卷:“黄殿、李勇、吴外等,因民弗忍,又窥台吏文婪武嬉,遂谋变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无忧无虑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0回:“无虑无忧来佛界,诚心诚意上雷音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无忧无虑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李顺传》:“故言肆欲,无虑无思。”
成语意思没完没了,没有终了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一折:“忘了时依然还又,恶思量无了无休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惟利是图”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苏峻小子,惟利是视,残酷骄猜,权相假合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零星涣散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恢复 怀亡友》诗:“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,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意志消沉。萎靡:精神颓丧;不振作;颓唐:消沉;振:振奋。
成语出处宋 马永卿《元城先生语录》上卷:“至嘉佑末年,天下之事似乎舒缓,委靡不振,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,多有文字论列。”
成语意思委靡:也作“萎靡”,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