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文:指教化。修:指走上正规,已符合标准。备:准备完毕。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十样锦》第一折:“见如今大开学校,文修武备显英豪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温枕扇席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从弟去盈墓志铭》:“子之承亲,温席扇枕;子之友悌,同舆共寝。”
成语意思犹巫山云雨。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地北天南蓬转,巫云楚雨丝牵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庸人自扰,不明事理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
成语意思盈:充盈,旺盛;竭:枯竭,衰落。对方的士气已衰竭,我方的斗志正旺盛
成语出处唐·吕温《凌烟阁勋臣赞·奉胡公叔宝》:“秦公应变,临阵电拔,锐气尽来,我盈彼竭。”
成语意思杏:杏花。指按时令劝勉耕种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瞻榆束来,望杏开田。”
成语意思杏:杏花;蒲:菖蒲。指按时令劝勉耕种
成语出处南朝·陈·徐陵《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望杏敦耕,瞻蒲劝穑。”
成语意思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初,躬待诏,数危言高论,自恐遭害,著绝命辞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为人愚蠢,不明事理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章、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当其所得,粹然一出于正,刊落陈言,横骛别驱,汪洋大肆,要之无抵捂圣人者。”
成语意思丢掉羊,得到牛。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亡羊而得牛,则莫不利失也。”
成语意思危:高耸的样子;谠:正直。指正直的言论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答孙元规大资书》:“伏惟阁下危言谠论,流风善政,简在天子之心,而讽于士大夫之口,名声之盛,位势之尊,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懒惰,偷懒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想他在俺家做了二十年夫婿,每日家偎慵堕懒,生理不做,今日做了官,就眼高了。”
成语意思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
成语出处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0回:“污言秽语嘲骂不说,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,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。”
成语意思瑜:美玉。怀藏有美玉。比喻富有文学才能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刘虬传》:“是以握瑜怀玉之士,瞻郑邦而知退,章甫翠履之人,望闽乡而叹息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章、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
成语出处宋 汪藻《鲍吏部集序》:“钦止少从王氏学,又尝见眉山苏公,故其文汪洋闳肆,粹然一本于经,而笔力豪放。”
成语意思正直而翔实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林宗虽善人伦,而不为危言核论,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。”
成语意思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后因以“亡猿祸木”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章 怀沙》:“怀瑾握瑜兮,穷不知所示。”
成语意思瓦影:屋瓦的倒影。比喻挑别人的毛病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新亭》诗:“湖上新亭好,公来日出初。水文浮枕覃,瓦影荫龟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