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稳稳当当;有把握地作战。也比喻有把握、有步骤地工作。
成语出处清 刘坤一《书牍》:“现在郑军既已到齐,仍须稳扎稳打,不可轻进求速。”
成语意思委:委托、托付。指委以重任,授予艰难使命。
成语出处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表答用先世语》:“则今兹爰立之命,乃所以委重投艰而已,又辞乎?”
成语意思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。
成语出处《陈书·沈炯传》:“每跪读家书,前惧后喜,温枕扇席,无复成童。”
成语意思人死了,东西还在。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,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。
成语出处宋·曾会《重登潇湘楼》诗:“物在人亡空有泪,时殊事变独伤心。”
成语意思谓无关紧要,不值得重视。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科杨·京考官被劾》:“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,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,溢文格,则言官白简,亦未足轻重。”
成语意思指经历年代极久远。同“万代千秋”。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贺元宵》第三折:“当今圣主存仁孝,万载千秋亨太平。”
成语意思委宛曲折,也指声音悠扬动听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社戏》:“那声音大概是横笛,宛转悠扬。”
成语意思魏紫:千叶肉红牡丹,出于魏仁溥家;姚黄:千叶黄花牡丹,出于姚氏民家。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。后泛指名贵的花卉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绿竹堂独饮》诗:“姚黄魏紫开次第,不觉成恨俱零凋。”
成语意思文章的宗伯,学问的渊府。比喻学问渊博的人。
成语出处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明寺》:“文宗学府。腾斑马而孤上;英规胜范,凌、许、郭而独高。”
成语意思缺乏知识、不明事理而胡为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》:“奚取于三家之堂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讥其无知妄作,以取谮窃之罪。”
成语意思不分日夜;日日夜夜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再不到丁家来了,无昼无夜,一心只痴想着赵县君,思量寻机会挨光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无影无踪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:“说毕,一阵香风,无踪无影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十分完整,没有残缺
成语出处秦牧《土地》:“这里,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整个版图,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,一定要使它真正的完整无缺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位次,始祖庙居中,以下父子递为昭穆,左为昭,右为穆。祭祀时,子孙也按昭穆,左右排列行礼。周文王于周为穆,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,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。“文昭武穆”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,后则泛称子孙繁衍。
成语出处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位次,始祖庙居中,以下父子递为昭穆,左为昭,右为穆。祭祀时,子孙也按昭穆,左右排列行礼。周文王于周为穆,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,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。
成语意思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法》:“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。”
成语意思泰:通畅,平安。心神安宁,泰然自若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00回:“诵得久了,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,恶梦不生,心安神泰。”
成语意思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法》:“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心神都很安定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,如今日夜辛苦,并没有怨意。袭人等皆心安神定。”
成语意思魁伟:魁梧。气宇轩昂,体格壮大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宋江看孙安轩昂魁伟,一表非俗,下阶迎接。”
成语意思原形容猛兽的凶相,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元·李文蔚《张子房祀桥进履》第一折:“那虎他舞爪张牙,将你来拦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