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郁:腐臭;脯:干肉。形容腐臭的肉食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良规》:“渴者之资口于云日之酒,饥者之取饱于郁肉漏脯也。”
成语意思优柔:迟疑不决;断:决断。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高祖纪论》:“然而优柔失断,浸润得行。”
成语意思优柔:迟疑不决;断:决断。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
成语出处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》第十卷:“又云‘杳杳烟波隔千里,白频香散东风起,日落汀洲一望时,愁情不断如春水。’观此语意,疑若优柔无断者。”
成语意思谓神态从容,举止斯文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世祖纪》:“古之君子,养志衡门,德成业就,才为世使。或雍荣雅步,三命而后至;或棲棲遑遑,负鼎而自达。”
成语意思谓神态从容不迫,举止文雅大方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之临邛,从车骑,雍容闲雅,甚都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养威蓄锐”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洪承畴传》:“我军亦得养锐蓄威,居中制外。”
成语意思音:说话的声音;容:容貌;笑起来的样子;指神态。指人的容貌和笑声。常用作怀念之词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先生的音容笑貌,还在目前,而所讲的《说文解字》却一句也不记得了。”
成语意思攘:扰乱。思绪不安,心中感动劳累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:“卢生也,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,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,意攘心劳。”
成语意思扰:乱。心意烦恼不安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引起:“遇着个不贤之妇,今日要衣裳,明日要首饰,少柴没米,称酱打油,激聒得你眼花撩乱,意扰心烦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气舒缓,词藻优美而不俗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》:“相门华列,儒庭善训,雍容文雅,当代知名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优柔餍饫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》:“遐尔学徒,争奔走其门,先生随其资器,孳孳训迪,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优柔厌饫”。喻为学之从容求索,深入体味。语本晋杜预《〈春秋左传集解〉序》:“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餍而饫之,使自趋之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晋·杜预《〈春秋左传集解〉序》:“优而柔之,使自求之;餍而饫之,使自趋之。”
成语意思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科诨》:“文字佳,情节佳,而科诨不佳,非特俗人怕看,即雅人韵士,亦有瞌睡之时。”又《声容·治服》:“若果如是,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,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。”
成语意思儒:儒家;释:佛家。表面是儒家,骨子里是佛家
成语出处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复盛时代》:“祗及黄震与顾炎武,名为扬宋抑汉,实则归心禅学,与其所著《书林扬觯》,皆阳儒阴释,不可为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淡雅、飘逸的容貌。
成语出处明·梁辰鱼《香遍满·寄王桂父》套曲:“云容月貌,寻常淡妆难画描。出落风神年尚小,一团都是俏。”
成语意思怀疑这个,怀疑那个。形容非常多疑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2回:“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,也添了人坐更,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。”
成语意思润:细腻光滑。象珠子一样圆,象玉石一样光润。比喻歌声宛转优美,或文字流畅明快。
成语出处唐 张文琮《咏水诗》:“方流涵玉润,圆折动珠光。”
成语意思指很短的时间。
成语出处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》:“才离了一时半刻,恰便似三暑十霜。”
成语意思移动大山,拔起大海。形容力量巨大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抱朴子 交际》:“势力足以移山拔海,吹呼能令泥象登云。”
成语意思半死不活
成语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