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象鹰那样看东西,象狼那样走路。形容为人阴险狠毒。
成语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夫越王为人,长颈鸟喙,鹰视狼步,可以共患难,而不可共处乐。”
成语意思商、羽: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。指讲究声律、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;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成语意思优:优良;与“劣”相对。原指生物界演变进化过程中;优良的获得胜利向前发展;低劣的终于失败而被淘汰。后用以说明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。有时指“弱肉强食”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一回:“优胜劣败,取乱侮亡,自不必说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引商刻羽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:“引商刻角,杂以流徵。”
成语意思移动山岳,跨越大海。比喻力量巨大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诸子》:“《列子》有移山跨海之谈,《淮南》有倾天折地之说。”
成语意思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˙实知》:“凡圣人见祸福也,亦揆端推类,原始见终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臧洪传》:“仆虽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。”
成语意思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。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,各有自己的一套
成语出处宋·吴自牧《梦粱录·浙江》:“源殊派异,无所适从,索隐探微,宜伸确论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引绳排根”。比喻合力排斥异己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及魏其侯失势,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。”
成语意思指勾结起来排斥异己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灌夫传》:“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人的本性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
成语意思烟视:微视;媚行:慢行。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不屈》:“人有新取妇者,妇至,宜安矜,烟视媚行。”
成语意思指美名和盛业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 于宣敏传》:“盛业洪基,同天地之长久;英声茂实,齐日月之照临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有声无气”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林家铺子》六:“林先生叹了一口气,过了一会儿,方才有声没气地说道:‘让我死在那边就是了……’”
成语意思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○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‘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寄一枝春。’”后因以“驿使梅花”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○引南朝宋·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并赠花诗曰:‘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寄一枝春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言粉身碎骨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》:“德泽汪洋,天隆地厚,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。比喻无所适从。
成语出处汉 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八:“一身两头,近适二家,乱不可治。”
成语意思谓言论无可非议,但为人不可取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史纲评要·宋纪·太祖》:“徐铉、张洎言是人非。”
成语意思①形容树木华美。②喻贵家子弟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凤阙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,几曾识干戈。”
成语意思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木工拉墨线裁直。用以比喻刚直不阿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刘公墓志铭》:“引绳切墨,不少假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