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吟诗作赋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高情远致,弟子早已伏膺;然一吟一咏,许将北面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呼吸微弱,濒于死亡。
成语出处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五回:“马二先生大惊,急上楼进房内去看,已是淹淹一息,头也抬不起来。”
成语意思指平平常常的言行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干》:“庸言之信,庸行之谨。”
成语意思每句话,每个行动。
成语出处清 冯景《今世说序》:“则夫一言一行,传其人之神,何以异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莺歌燕舞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卢炳《满江红·贺赵县丞》:“日丽风和熏协气,莺吟燕舞皆欢意。”
成语意思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形容大好春光。
成语出处唐·皇甫冉《春思》诗:“莺啼燕语报新年,马邑龙堆路几千?”
成语意思咏:吟诗;觞:古代盛酒器,借指饮酒。一边饮酒,一边吟诗。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
成语出处宋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和吴明可给事安抚》词:“一咏一觞成底事,庆康宁,天赋何须药。”
成语意思犹和颜悦色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行者又道:‘汝等莫顺口儿答应,等我去了,你就不来奉承。看师父的,要怡颜悦色;养白马的,要水草调匀;假有一毫儿差了,照依这个样棍,与你们看看!’”
成语意思燕子的语音;黄莺的歌声。原形容美好的春光。后形容女子声音宛转动听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袅娜复轻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语若流莺声似燕,丹青,燕语莺声怎画成?”
成语意思颐指:以下巴的动向示意。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
成语出处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正监蒙难纪略》:“监不开口明说,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,或眼语颐指,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。
成语出处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覸婚》:“我鸟啼花落自支吾,他云尤雨殢相怜护。我凄凉无绪,他绸缪有余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鸟类随心饮食,后也指人的饮食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畜乎樊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,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坤》:“阴疑于阳必战。”
成语意思豫:快乐。游玩快乐。指帝王的游乐生活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存神穆清,与天同体,虽一豫一游,亦可为天下后世法。”
成语意思豫:快乐。游玩快乐。指帝王的游乐生活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吾王不游,吾何以休?吾王不豫,吾何以助?一游一豫,为诸侯度。”
成语意思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。形容作品美妙。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 皇象》:“则又见其遗音余韵,得之于笔墨外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驾龙十二,鱼鱼雅雅。”
成语意思“殢”念tì。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。
成语出处北宋·柳永《浪淘沙慢》词:“殢云尤雨,有万般千种,相怜相惜。”
成语意思援:引、提出;质:询问。提出疑难,询问道理。形容虚心请教,认真求学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听。”
成语意思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长舆《论莱阳民变事》:“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,窃恐踵莱阳而起者,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