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有勇气且知道义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路率尔而对曰:‘千乘之国……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’”何晏集解:“方,义方。”
成语意思悠闲如意。
成语出处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莫不优游而自得,玉润而金声。”
成语意思言辞简练,含意深远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一七引晋·郭澄之《郭子》:“言各有隔而不通处,张忽遥于末坐判之,言约旨远,便足以畅彼我之怀。”
成语意思喻缠绵于男女欢爱。
成语出处宋·杜安世《剔银灯》词:“尤云殢雨,正缱绻朝朝暮暮。”
成语意思踊跃:欢欣奋起的样子。积极争着赶在前头,不甘落后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4回:“遇见善事,莫不踊跃争先,毫无小人习气,因而邻邦都以‘大人国’呼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宗道《读孟子》:“三代而下,市鲜中行,得乡愿之一肢半节,皆足以成世。”
成语意思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。
成语出处清·方以智《东西均·道艺》:“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,偶窃一知半见,谓人悟门,便住门限上,登曲录床,此生不可复下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·高德政传》:“魏静帝曰:‘人念遗簪弊屦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乃人与夫人宾御以下诀别,莫不嘘欷掩涕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小部分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八节:“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,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,明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一官半职。泛指官职。
成语出处唐 无名氏《玉泉子 裴晋公度》:“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,过吏部选人官,谓同过给事中曰:‘吾徒侥幸,至于此辈,优与一资半级,何足问也?’”
成语意思军队拥护政府,爱护人民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①忙忙碌碌。②竞相追逐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抱瓮子传》:“夫子恒营营逐逐于一瓮间,无乃自苦乎?”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
成语出处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·孝静帝纪》:“帝曰:‘古人念遗簪弊履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”
成语意思饮至:古代诸侯朝、会、盟、伐后去宗庙饮酒;策勋:计功。指庆功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凡公行告于宗庙,反行饮至,舍爵策勋焉。”
成语意思础:柱子底下的石墩。云气升腾,柱石湿润。形容湿气浓重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山云蒸,柱础润,伏岑掘,兔丝死。”
成语意思羊枣:黑枣;昌歜:菖蒲。曾皙喜欢吃羊枣,楚文王喜欢吃菖蒲。比喻人的癖好
成语出处明·吕坤《答孙月峰书》:“吾辈若不叛孔子,即博涉此书,为羊枣昌歜,有何不可?”
成语意思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成语意思妻子得到封号,子孙获得世袭官爵。指建立功业,光耀门庭。
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《邯郸记 东巡》:“我暂把洛阳绕一遭,专等你捷音来报。那时节呵重叠的荫子封妻恩不小。”
成语意思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成语出处唐 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