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远方来归附,近民安居乐业。形容政治清明,国家大治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”
成语意思犹摇唇鼓舌。
成语出处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二卷:“得莺莺后便退干戈,不得后目前生祸。不共你摇嘴掉舌,不共你斗争斗合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唐·罗隐《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》诗之二:“遗簪堕履应留念,门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成语意思簪:针形首饰;屦:鞋。掉落的簪和鞋子,比喻旧物或故情。指不忘旧友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
成语意思①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,髡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参。”后以“遗簪堕珥”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。②指遗落、丢弃簪子珥珰。亦指遗弃的簪珥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,髡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参。”唐·虞世南《门有车马客行》:“危弦促柱奏《巴渝》,遗簪堕珥解罗繻。”
成语意思义:道理;辞:言辞。理由正当充足;言辞严正有力。
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!”
成语意思义:道理。词:言辞。道理正当公允,严肃的措词。亦作“义正辞严”、“辞严义正”、“辞严意正”、“词严理正”、“正义严辞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四》:“子玄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复起,弗能易矣。”
成语意思纡:系结;朱:朱绂,系印的红色丝带;怀:怀藏;金:金印。比喻做了大官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或曰使我纡朱怀金,其乐不可量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油滑虚浮。
成语出处清·李玉《清忠谱·创祠》:“日日假忙,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;时时捣鬼,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。止不过油嘴花唇,无非要骗人钱钞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高瞻远瞩。
成语出处清·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平山堂》:“既而惮其劳也,携筇散步,随意所之,远瞩高瞻,不复造极。”
成语意思变更车道,改换琴弦。比喻改变方向、计划、做法或态度。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〈火器略说〉后跋》:“若一旦易辙改弦,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,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?”
成语意思抹了油的嘴,像狗一样的舌头。形容说话油滑,内容低劣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6回:“你会唱的甚么好成样的套数儿,左右是几句,东沟窝,西沟灞,油嘴狗舌,不上纸笔的。”
成语意思赭:赤褐色的囚衣;关:禁闭;木:刑具。指服刑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魏其,大将也,衣赭衣,关三木。”
成语意思向远处走;向高处飞。多指摆脱困境;寻找光明的前途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卓茂传》:“汝独不欲修之,宁能高飞远走,不在人间邪?”
成语意思见“雨僝风僽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庆诞》:“椿老萱衰,只恐雨僽风僝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颐指气使。
成语出处《元典章·户部二·使臣》:“累年以来,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,每到外路,挟恃威势,颐指风使,外路官司抑曲将迎,恐咈其意。”
成语意思纡:屈抑。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纡尊降贵合他作亲家,岂有不愿之理。”
成语意思谓日月如飞。比喻时光易逝。玉,玉兔,指月亮。金,金乌,指太阳。
成语出处唐·吕岩《寄白龙洞刘道人》诗:“玉走金飞两曜忙,始闻花发又秋霜。”宋·柳永《看花回》词:“屈指劳生百岁期。荣瘁相随。利牵名惹逡巡过,奈两轮、玉走金飞。红颜成白发,极品何为。”
成语意思质:本性。比喻外强内弱,虚有其表
成语出处《慈溪太后演义》第13回:“看似新机勃发,政局昌明,其实是徒袭皮毛,未得精髓,羊质虎形,济什么事?”
成语意思月亮落下,鲜花夭折。比喻美女死亡。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补恨》:“誓世世生生休抛撇,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,悄冥冥云收雨歇,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