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自以为聪明和英雄。形容妄自尊大。
成语出处范文澜 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:“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,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,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,因之,予智予雄,任性妄为。”
成语意思一根针;一条线。比喻极细小的或不值钱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4回:“一针一线,他们也没得收藏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早晨;一个傍晚。指很短的时间之内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坤》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遗簪坠屦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韦夐传》:“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,恶与之同出,不与同归。吾之操行,虽不逮前烈,然舍旧录新,亦非吾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遗:遗失;坠:掉落;屦:鞋子。掉落的簪和鞋子,比喻旧物。后指不忘旧友叫“不弃遗簪坠屦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韦瓊传》:“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,恶与之同出,不与同归。吾之操行,虽有不逮前烈,然舍旧录新,亦非吾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成语意思阻:倚仗;阻兵:仗恃手握兵权;安忍:安于做残忍的事情。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: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;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成语意思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
成语出处晋·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兄弟友爱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太祖纪》:“太宗尝病亟,帝往视之,亲为灼艾。太宗觉痛,帝亦取艾自炙。”
成语意思粘:粘贴,胶合。形容言行办事不干脆爽利,执着刻板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》第18卷:“其深浅在人,不必恁地粘皮著骨去说。”
成语意思引:牵挽;致:达到。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。比喻抱负远大,能闯出新的天地,做出宏伟的业绩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卑鄙阴险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卡彬传》:“彬又目禽兽云:‘羊性淫而狠,猪性卑而率,鹅性顽而傲,狗性险而出,皆指斥贵势。’”
成语意思在墙壁上走,在屋雄上飞。形容武艺高强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7回:“我虽不会长枪大戟,不知走壁飞檐,也颇颇有些肝胆。”
成语意思拽:用力拉。指以种田为业
成语出处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》第三折:“偏不肯拽欛扶犁,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。”
成语意思谓有计划、有条理、全面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赵子曰》第十七:“如今叫我整本大套的去和女怪交际,你想想,端翁,我老赵受得了受不了?!”又《文博士》三:“中国的老事儿有许多是合乎科学原理的,不过是没有整本大套的以科学始,以科学终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犹正本清源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欲使玉石区分,薰莸有辨,长存妙道,永固福田,正本澄源,宜从沙汰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栉比鳞差”。亦作“栉比鳞臻”。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,密密地排列着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河渠志三》:“岸善崩者,密筑江石以护之,上植杨柳,旁种蔓荆,栉比鳞次,赖以为固。”
成语意思治疗疾病;挽救病人。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沈羲,吴郡人,学道于蜀,能治病救人,甚有恩德。”
成语意思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[《左传》]其书善礼,多膏腴美辞,张本继末,以发明经意,信多奇伟,学者好之。”
成语意思止、禁:罅;暴、非:指种种坏事。制止种种坏事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使子路去其危冠,解其长剑,而受教于子。天下皆曰:‘孔丘能止暴禁非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