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改正错误快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翟方进传》:“传不云乎,朝过夕改,君子与之,君何疑焉?”
成语意思朝:早上。早晨刚变过,晚上又改变。形容施政或言行经常变动不定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回:“适来又在王伯当面前,说他做人好,怎么朝更夕改,又说他不好?”
成语意思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成语出处沙陆墟《魂断梨园》第二十九回:“若是追根寻底,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。”
成语意思至:极,最;公:无私。公正到极点,丝毫没有私心
成语出处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士大夫为吏者,当以至公无我处之,事自理,民自服。”
成语意思指有较深入的了解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79回:“惟有第四件最难,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;不但出首,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。”
成语意思认为自己又高又大。形容自以为了不起。
成语出处三国 韦昭《国语》集解:“求掩盖人以自高大,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。”
成语意思枕着武器,咽着血泪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报仇杀敌。
成语出处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贼氛未殄,主上焦劳,凡为臣子,皆当枕戈饮血,共愤同仇。”
成语意思左边看看,右边看看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左顾右视,荡荡漭漭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,逸乐无度。
成语出处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。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耕种;夜晚读书。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。诵:读书。
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《魏书 崔光传》:“家贫好学,昼耕夜诵,佣书以养父母。”
成语意思干:盾;戚:斧。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。后也作为仪仗之用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朱干玉戚,冕而舞《大武》。”
成语意思谓斟酌古今沿革,以明源流。
成语出处唐·长孙讷言《〈切韵笺注〉序》:“此制酌古沿今,无以加也!”
成语意思左看右看。细看。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奢侈报》:“信自僦一斋,好絜其衣服,左顾右眄,小不整即呼匠治之。”
成语意思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强志足以成务,博见足以穷理,酌古御今,治繁总要,此其体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瑶台第一层》词附某侍卫《王孙传》:“某王孙者,家城中,珠规玉矩,不苟言笑。”
成语意思归:终归。指任凭如何打算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老爷似乎也不以为可,但左归右归,总归不出个道理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枕戈尝胆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孤以不德,天降之灾,枕戈饮胆,扣心泣血。”
成语意思忠心耿耿,仗义行事。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丞相金銮直谏君,忠肝义胆孰能群。”
成语意思至:最。最高,无可再高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: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。范博文向来的议论——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。”
成语意思鬼鬼祟祟;使用欺骗的手段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商议定了,做鬼做神,来弄送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