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崇礼》:“南越以孔雀珥门户,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。”抵,抛掷。后以“以玉抵鹊”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。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崇礼》:“南越以孔雀珥门户,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以逸待劳”。
成语出处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以逸待劳。谓作战时采取守势,养精蓄锐,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,乘机出击以取胜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御以长辔,用逸待劳,比及数年,兴复可冀。”
成语意思韫:藏。把玉藏在木匣子里,等待高价出售。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89回:“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。”
成语意思交:结交。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。形容双方意气相投,一见如故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不想到天缘凑巧,倒在此地相会,又得彼此情同针芥,一言订交,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。”
成语意思交:结交。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。形容双方意气相投,一见如故
成语出处唐·权德舆《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》:“一言定交,死生以之,趋人之急,唯恐不及。”
成语意思泱泱:宏大的样子。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为之歌《齐》,曰:'美哉,泱泱乎,大风也哉!表东海者,其大公乎!国未可量也。'”
成语意思洋洋:盛大、众多的样子;大观:丰富多彩的景象。形容事物繁多;丰富多彩;气象宏大;非常可观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夫道,覆载万物者也,洋洋乎大哉!”
成语意思用大义割断私恩。谓秉公行事,不徇私情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凡所以立品设状者,求人才以理物也,非虚饰名誉,相为好丑。虽孝悌之行,不施朝廷,故门外之事,以义断恩。”
成语意思由于吃饭打噎,便不敢再进食。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,就停止应做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 贺琛传》:“卿又云‘百司莫不奏事,诡竞求进’。今不许外人呈事,于义可否?以噎废餐,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欲益反损。
成语出处金·王若虚《五经辨惑上》:“元凯于此,不独诬经,而其于《左传》,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。”
成语意思奉:供养。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。指生产的人少,消费的人多。
成语出处汉 王符《潜夫论 浮侈》:“一夫耕,百人食之;一妇桑,百人衣之;以一奉百,孰能供之?”
成语意思拥:拥挤。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,挤了进去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五:“众人一拥而入,迎头就把了缘拿住,押进里面搜捉,不曾走了一个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
成语意思指适应时机而产生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屈原时代》:“应运而起的‘执命’的‘陪臣’与‘横议’的‘处士’,不外是阜舆之流之高级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舆。”
成语意思饿莩:饿死的人。郊外有饿死的人。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。”
成语意思饿殍:饿死的人。郊外有饿死的人。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祭大禹庙文》:“邦无宿储,野有饿殍。”
成语意思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源源而来。”
成语意思饮:喝。一口气就喝完了。形容喝得非常爽快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鸨儿只道他敬客,却自家一饮而尽。”
成语意思一句话说定了,不再更改。比喻说话算数,决不反悔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一言而定三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