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折腰:弯腰。比喻忍受屈辱
成语出处宋·杨泽民《六么令·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》词:“折腰升斗,辜负当年旧松菊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造谣生事”。
成语出处黄南丁氏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第八回:“而且如今你的年纪,已是二十多了,住在这里,若再不同小大圆房,外间造谣生非的人多……说不定同我有了一手,岂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誉,又将扫地。”
成语意思置:安放;死地:无处可走的地方。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。比喻彻底击败对方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而后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得力的助手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。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
成语意思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。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成帝纪赞》:“临朝渊嘿,尊严若神。”
成语意思柔日:天干中的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五天,其余五天为刚日。春秋时代习俗,死者埋葬必须选择柔日
成语出处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经义·葬用柔日》:“春秋葬用柔日,汉人不知此义,皆用刚日。”
成语意思至言:至理明言。至理明言,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至言去言,至为去为,齐知之所知,则浅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衒玉自售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今日慕小妹之才,虽然衒玉求售,又怕损了自己名誉,不肯随行逐队,寻消问息。”
成语意思指科举考试官。
成语出处明 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三十八引《侯鲭录》:“欧阳修知贡举日,每遇考试卷,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,然后其文入格。……因语其事于同列,为之三叹。尝有句云:'唯愿朱衣一点头。'”
成语意思簪和缨,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,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。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》:“空余老宾客,身上愧簪缨。”
成语意思指世代做官的人家.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舍人是簪缨世胄,况又是黄宫名士,指日飞腾。”
成语意思指着一说成是十。形容存心夸大事实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0回:“如今把他的锁扭开,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,讲那‘走了鱼儿是大的’话。”
成语意思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好事者为之也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好事,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。”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只消说他造言生事,顶名告他一状,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。”
成语意思眦:眼角;睚:眼眶。因为别人瞪眼就杀了他。形容为人狭窄骄横
成语出处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》:“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。上大怒,立命斥出,付京兆。”
成语意思树的枝叶硕大茂密,比喻子孙繁盛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叙传》:“侯王之祉祚,及宗子公族蕃滋,支叶硕茂。”
成语意思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二二》:“晏子相景公,其论人也,见贤而进士,不同君所欲;见不善而废之,不辟君所爱;行已而无私,直言而无讳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。
成语出处元 宋方壶《醉花阴 赶苏卿》:“当初指雁为羹,似充饥画饼,道无情却有情。”
成语意思认为自己的看法不对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周围都是图书,谓嗜书好学。同“左图右史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杨绾传》:“[绾]性沉靖,独处一室,左右图史,凝尘满席,澹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像泰山一样重。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。泰山:我国名山;五岳之首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