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品:等级。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至于中正九品,上圣古贤,皆所不为,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,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锱铢必较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况你学业日进,发达有时,何苦锱铢较量,讨人便宜怎的。”
成语意思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确《原教》:“荀告韩杨,各是所见,铢铢较量,可谓愚甚。”
成语意思指自己创立派别或结成宗派。同“自立门户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韦云起传》:“今朝廷之内,多山东人,而自作门户,更相剡荐,附下罔上,共为朋党。”
成语意思犹指桑骂槐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一回:“百般指猪骂狗,欺侮俺娘儿们。”
成语意思掌:手掌。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。形容非常容易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“若能此际排难解纷,陈师鞠旅,共诛寇盗,迎奉銮舆,则富贵功名,指掌可取。”
成语意思冢:坟墓。坟墓里的枯骨。比喻没有力量的人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!”
成语意思等着瞧。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,再见分晓
成语出处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三章:“骑驴看书,走着瞧吧!”
成语意思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:“若其因循玩愒,隳绩废事,非独自败坏,抑且罪责难逃。”
成语意思壮志:宏伟的志向;酬:实现。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折:“他端的忠直慷概,壮志难酬。”
成语意思朱:红色。古代以朱色为正色,紫色为间色,比喻正邪、好坏。形容善恶不辩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允传》:“丞相亮将北伐,住汉中,虑后主富于春秋,朱紫难别,以允秉心公亮,欲任以宫省之事。”
成语意思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卓行传 元德秀》:“元德秀字紫芝,河南河南人。质厚少缘饰……德秀善文辞,作《蹇士赋》以自况。房琯每见德秀,叹息曰:‘见紫芝眉宇,使人名利之心都尽。’”
成语意思蒸蒸:兴旺发达。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,一天天向上发展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天才与教育》:“大凡一国的政治濒于破产的时候,那一国的文化却转有蒸蒸日进的可能。”
成语意思智慧达到极点,就可舍弃智慧不用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至智弃智,至仁忘仁,至德不德,无言无思。”
成语意思湛湛:厚重的样子。比喻正义和公正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,也不见得湛湛青天。”
成语意思谓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成语出处王闿运《常公神道碑》:“公体山川之醇气,禀玉石之上灵,凿柱取书,安弦习礼。”
成语意思庄庄:端庄正直的样子。指品行端正的人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小问》:“至其壮也,庄庄乎何其士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他才恭肃其貌,郑重其辞说道:‘年兄!你今日束修来见我,其实惭愧。’”
成语意思作作:光芒四射的样子。形容光芒四射。比喻声势显赫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5回:“张雨帅眼光奕奕,常思染指中原,扩张势力,既得老徐密电,正好乘机展足,作作生芒。”
成语意思辗转:转移不定。翻来覆去老想着。形容思念之深
成语出处《武王伐封平话》上卷:“朕因姜皇后行香到此,寡人见卿容貌妖娆,出世无比,展转思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