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威:威势。使君主畏忌的威势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,名高天下,窃为足下危之。”
成语意思智珠:佛教指本性的智慧。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与刘介石太守》:“阁下智珠在握,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,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,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悠游自得”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书信集·致唐诃》:“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,所以复信的迟延,是往往不免的。”
成语意思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成语意思元勋:有特大功绩的人。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吴山顶上神仙》:“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,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。”
成语意思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。
成语出处张友鸾《秦淮粉墨图》第62回:“这是‘做了过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时候呀!”
成语意思磐:大石头。形容风雨极大。
成语出处宋·孙光宪《兆北琐言·逸文·丁秀才奇术致物》:“诗僧贯休《侠客》诗云:‘黄昏风雨黑如磐,别我不知何处去?’”
成语意思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成语意思京兆:即京兆尹,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。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敞传》:“今五日京兆耳,安能复案事?”
成语意思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。风:消息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成语意思奇闻:罕见的见闻。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
成语出处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天下奇闻,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,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夜读偶记》:“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,信笔所之,常如脱缰之马,离题颇远。”
成语意思老于:老练;有经验;世故:处世的经验。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。”
成语意思心中迷惑,不知怎么办才好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夏国传》:“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,闻夏人至,茫然失措,欲作书召燕达,战怖不能下笔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;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:“布告玄德曰:‘公为坐上客,布为阶下囚,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?’”
成语意思开诚:敞开胸怀;显示诚意。对人坦白直率;真诚相见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且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,阔达多大节,略与高帝同。”
成语意思结发:束发;指初成年。初成年结成的夫妻。后特指原配夫妻。
成语出处汉 苏武《诗四首》之三: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
成语意思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。终天:终身。
成语出处明 归有光《震川集 请敕命事略》:“及先人之方殁,而始获一第,曾不得一日之禄养,所以为终天之恨也。”
成语意思心里总不大自在;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。惘然:失意的样子;若:好像。
成语出处宋 洪迈《夷坚志》:“次日,彷徨于案间,惘然如失。”
成语意思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