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志在四方。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成语意思置:放置。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
成语出处《上饶集中营·集中营生活散记》:“天哪!人快要死了,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,难道真要‘置之死地而后已’吗?”
成语意思蒸蒸:兴旺发达。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,一天天向上发展
成语出处清·秋瑾《发刊辞》:“自兹以后,行见东瀛留学界,蒸蒸日盛矣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孜孜不怠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贵而好礼,怡寄典坟,虽牵以物役,孜孜无怠,乃撰《四部要略》。”
成语意思犹众口一词。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成语出处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》:“和会方开,公论犹在。青岛归我,众啄同音。”
成语意思展转:同“辗转”,循环反复;推托:借故推延。指一再拖延推辞
成语出处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展转推托,遂及半年。”
成语意思濯濯:光秃的样子;童:山无草木。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的刚正不阿,坚强不屈的骨气。
成语出处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美的追求者》:“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,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。”
成语意思山岳:大山。责任之重如大山。形容责任重大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任后《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》:“臣知不惬,物谁谓宜,但命轻鸿毛,责重山岳。”
成语意思辗转:多次转移。指多次转移传送
成语出处巴金《怀念·忆施居甫》:“影响不论大小,辗转相传,永远有人受益,而且生命永在,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。”
成语意思粥粥:柔弱无能的样子。形容谦卑、柔弱而没有能力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 儒行》:“其难进而易退也,粥粥若无能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孜孜不倦”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范泰传》:“泰博览篇籍,好为文章,爱奖后生,孜孜无倦。”
成语意思诪张:也作“X张”;欺骗作伪。用欺骗迷惑人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无逸》:“民无或胥(与)X张为幻。”
成语意思作作:光芒四射的样子。形容光芒四射。也比喻声势显赫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岁阴在酉,星居午。……作作有芒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重足一迹”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佞幸传·石显》:“自是公聊以下畏显,重足一迹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极恐惧,不敢自宽纵。”
成语意思凿凿:确实。有确实的证据。
成语出处清 朱之瑜《答野传问》:“陶氏《辍耕录》云:‘蒙古入中国,中国方有木棉。’是凿凿有据也。”
成语意思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;说个不休。
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
成语意思振振: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,说个没完。
成语出处巴金《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?》:“这些人振振有辞、洋洋得意,经常发号施令,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。”
成语意思因:因循。辗转相传,互相因循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传以不知,周行天下”如淳注曰:“在位者皆不知阴阳时政,转转相因,故令后人遂不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铢铢:分量极轻。指斤斤计较。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柳柳州》:“然荣辱得失之际,铢铢校量,而自矜其达,每诗不着此意,是岂能真忘之者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