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默默:没有声息;闻:出名。无声无息;不为人知。
成语出处明 李桢《剪灯余话》:“而使之昧昧无闻,安得不饮恨于九泉,抱痛于百世哉?”
成语意思豁然:开阔敞亮的样子;开朗:地方开阔;光线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;心情十分舒畅。
成语出处晋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”
成语意思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成语意思安然:平安;恙:疾病;伤害;无恙:没有疾病、灾祸或事故。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。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;没有受到损害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按院照旧供职,陆公安然无恙。”
成语意思突然发生或到来。突如:出乎意料;突然来临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离》:“象曰:‘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。’”
成语意思自己没有主见;别人怎么说;就跟着怎么说。随:跟着;和:音贺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,实非本心。”
成语意思鸿鹄:天鹅。天鹅所有的志向。比喻远大志向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成语意思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
成语出处宋 楼钥《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》:“凡应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诚,持之以久。”
成语意思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
成语出处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草木长得茂盛。比喻事业蓬勃发展;兴旺昌盛。荣:茂盛。
成语出处晋 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
成语意思眼睛都要望穿了。形容盼望殷切。望:向远处看;眼:眼睛;欲:将要;穿:破。
成语出处明 西湖居士《明月环 诘环》:“小姐望眼欲穿,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。”
成语意思吁吁:喘气的声音。形容呼吸急促;喘气不止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,觉得气喘吁吁。”
成语意思恋恋:留恋;舍:放下、离开。形容很留恋;不舍得离开。也作“恋恋难舍”。
成语出处宋 王明清《挥塵后录》第六卷:“促膝剧谈,恋恋不忍舍。”
成语意思科班:指旧时招收儿童;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。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升学与就业》:“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‘学校’‘科班’出身,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!”
成语意思春雨以后;竹笋长得又多又快。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。
成语出处宋 张耒《柯山集 食笋》诗:“荒林春雨足,新笋迸龙雏。”
成语意思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
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成语意思舟:船。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;一起与风雨搏斗。比喻共同经历患难。
成语出处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成语意思约:约定;同:相同。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
成语意思言:说明;喻:了解;明白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
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;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成语意思正襟:正一正衣襟;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理好衣襟;端端正正地坐着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日者列传》:“宋忠、贾谊瞿然而悟,猎缨正襟危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