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容:容纳;容身。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》:“外道无地自容,四众一时唱快处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。亭亭:高耸直立的样子;玉立:比喻身材高而美丽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 徐之才传》:“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变成一美妇人,去地数丈,亭亭而立。”
成语意思宠:赏识。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;又不安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辞特转吏部侍郎表》:“受宠若惊,况被非常之命,事君无隐,敢倾至恳之诚。”
成语意思囫囵:整个儿;完整的。指不加咀嚼;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;缺乏思考;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。
成语出处宋 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,细嚼慢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,一似浑囵吞个枣。”
成语意思亦:也;乎: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;相当于“吗”或“呢”。不也是快乐的吗?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成语意思益:更加;彰:明显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;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成语出处汉 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
成语意思指意义、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。微:小;足:值得;道:谈。
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《白耷山人文集》:“又好读古人书,遇古人有气谊、事功、文章者,辄慨然欣慕,其卑不足值者,心鄙夷之。”
成语意思指社会安定、政治清明、经济繁荣的时代。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。太平:社会安定。
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余谓太平盛世,元夕张灯,不为过侈。”
成语意思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。
成语出处唐 李白《高句骊》:“翩翩舞广袖,似鸟海东来。”
成语意思井然:整整齐齐的样子。有条理;有次序;整齐不乱。
成语出处清 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绪论外编》:“以制产、重农、救荒分三事……井然有序。”
成语意思戛然:像声词。声音突然停止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满场生旦净末,同声一个曲牌,也听不来南腔北调,只觉得如出一口。唱了几套,戛然而止。”
成语意思原是佛教用语;指神秘奥妙。不可用心意思忖;也不能用言语表达。后形容对事物情况、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。
成语出处《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慧远义记:“不思据心,不议就口,解脱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不及,是故名为不可思议。”
成语意思勤奋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君陈》:“惟日孜孜,无敢逸豫。”《后汉书 鲁丕传》:“性沉深好学,孳孳不倦。”《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》:“乃更潜心典籍,孜孜不倦。”
成语意思因:随顺;制:制定;规定;宜:适当;合宜。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;采取适宜的措施。
成语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夫筑城郭,立仓库,因地制宜,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?”
成语意思忍俊:原指抑制锋芒外露;后指含笑。禁:止。不能克制自己;忍不住发笑。
成语出处唐 崔致远《答徐州时溥书》:“足下去年,忍俊不禁,求荣颇切。”
成语意思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;不可侵犯。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。大义:正义、正气;凛然: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《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》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成语意思期:约定时日;遇:相逢;会面。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。也作“不期而会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《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》:“不期而遇,襄水之阳。”
成语意思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可以成功。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。也作“一蹴而成”。
成语出处宋 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成语意思过分看轻自己;形容自卑。妄:过分地;菲薄:小看;轻视。
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
成语意思津:口液;唾液;津津:兴趣浓厚的样子。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。
成语出处明 朱之瑜《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》:“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,可见理胜之文,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。”